作者簡介
圖滇悲桑格西
1965年 生於尼泊爾
1975年 出家,受沙彌戒
1980年 進入南印度哲蚌洛色林寺學習
1985年 受比丘戒
1997年 獲格西學位
2000年 長住北印達蘭沙拉策秋林寺至今
簡介
圖滇悲桑格西是尼泊爾人,一九六五年在尼泊爾坭香地區出生,父母務農。
十歲時,跟著哥哥圖滇旺傑格西到印度達蘭沙拉,在策秋林寺出家。
格西的第一位師長杰桑諾布老師,既是格西的嚴師,也是慈父。
他經常叮囑格西:「一定要學道次第為了學好道次第,一定要學五大論」
所以格西在十五歲時,進入哲蚌寺洛色林學院學習,主要依止的師長是當時洛色林卸任住持耶謝度老師,以及後來成為上密院住持的洛桑多傑格西。
師長把寶貴的時間賜給格西,一手栽培格西理路的養成與抉擇經典的能力,對格西而言,感覺就像眼盲已久的瞎子重見光明由於恩師的教導與初嚐理路的喜悅,十五到二十歲之間,格西忘情地投入經論的學習。
不僅成績優異,在辯經場上更是叱吒風雲(相關的故事甚至傳頌至今)。
然而,二十歲的一場重病,讓這一切戛然而止,並成為格西一生重大的轉捩點。
拖著病體繼續學習經論,所以非常辛苦。
「既然學佛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學?」
從心底冒出來的這個大疑惑,迫使格西拋下傳統與宗教的包袱,改用公正客觀的態度,逼自己嚴格檢視佛法與生命之間的關連與必要性。
多年來,探究得愈深,答案愈見清晰與肯定。
也因此,就算生活與健康陷入再大的困境,他只會一心想著要怎麼解決,從未想過要走回頭路。
對格西而言,學習佛法已成為誓不放棄、永遠無悔的唯一選擇。
在寺院學習期間,朝夕相處的人清一色是藏系師長與出家人;
獲得格西學位後,悲桑格西暫時離開寺院,到一些地方遊歷,因而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人,看到世間生活的各種樣貌。
三年後,格西回到達蘭沙拉策秋林寺定居,
持續並大量聽聞聖座嘉瓦仁波切、登馬洛切仁波切、日宗仁波切與東滇仁波切的弘法教授,
接受各種灌頂、口傳與教授口訣,包括《甘珠爾》、《丹珠爾》、《宗大師父子三尊全集》等重要傳承,並利用身體許可之時,著手編書、撰文、授課。
格西說:「在達蘭沙拉定居,經常有機會聽聞聖座嘉瓦仁波切講授佛法,實在是太有福報了!這是這輩子裡,最值得記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