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同學問:「要不要像三大寺僧人那樣學習大論典?」我覺得這個問題難有定論。
若你問:「要不要學大論典?」一般的回答是:「要學。」
但每個人的時間、智力等條件都不一樣,如何能一概而論地說大家都該學習大論典呢?
所以,或許這問題可以換個方式問:「大論典應該要學,但我的時間、智力等條件不足夠,該怎麼做?」
這個問題的答案,依照個人不同的情況,會有不同的作法,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噶當派會分為教典派、道次第派、教授派的原因。
三種作法哪一種好?三種都好。
因為這三派都有產生成就者,表示這三種方法都是可行的。
三派之中,教典派主張廣泛學習各種論典,其他兩派雖然沒有這樣學,但只要依照正確方法實修道次第,也會產生具量的覺受。
然而,照著教典派的方法,不只學習道次第,而且也學習大論典,就好像一個既會開車又會修車的人,途中如果車子拋錨,他有能力自己檢查車子到底壞在哪裡,不必在路邊等人救援,直接把車子修好後就能繼續上路。
如果你的身邊無論何時都有一位有學識、修行、慈愛心,又有時間教你的師長,那麼沒有經論的基礎就沒有關係,這就好像開車時身邊隨時有會修車的人跟著你一樣。但如果身邊沒有這種人,而你自己又完全不懂車,萬一車壞了,你就只能在路邊等了。
有同學問:「要學的很多,萬一沒學完就死了,覺得很不安心。」
我的看法是,在完整聽聞道次第之後,就要開始實修道次第,修得好不好都沒關係,只要開始去做就可以了。
在時間的分配上,你可以在一年裡特別挪出一個月的時間,把精力全部投注在實修道次第上;
或是每天早上實修一座道次第,並研閱相關經論,有疑問就提出來向師長請益、與法友討論,這樣至少要進行到下士道的段落。
如此一來,萬一這輩子還沒學完就死了的話,至少有面對來生的準備。有了這樣的基礎後,再擴大學習,依次學習大論典。
話雖這麼說,但聽得進去的人很少。因為實修要花時間,但一般人會覺得花時間實修道次第,會讓自己在學習上吃虧。然而,仔細檢查內心對於「學經論」這件事情,除了考慮來生,我們是否或多或少摻雜著為了今生的動機呢?強調「實修道次第」這件事情時,我其實並沒有太考慮對今生能否產生好處。而真正願意這樣做的人,在一般人的眼裡,可能像是傻子吧。
總之,先花三、四年的時間廣聞佛法、建立整體概念,這是很重要的。
之後,如果你真的想把佛法學好,就要開始實修道次第,站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其他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