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造惡業看似可以獲得暫時的好處,但這真是一件很糟的事,因為這種甜頭會讓人無法自拔。
例如,在一次完美的偷竊後,如果可以從此金盆洗手再也不偷,或許今生還有可能不會被發現;然而由於貪欲的驅使,竊盜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偷,直到失去所有而鎯鐺入獄。
騙人也是一樣,佈置一個天衣無縫的騙局,只此一次也許還好;但這很難做到,食髓知味繼續騙人的結果,最後將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印度報紙上曾經刊登一則新聞:
有一個竊賊偷了很多年,累積了很多財富。除了一棟五層樓的房子外,還有幾千萬的財產,這些全是偷來的。
雖然過去行竊很順利,但最後還是難逃法網。被抓了之後他說,本來想這次是最後一次,偷到這筆錢後打算逃到國外,遠離法律制裁。不過事與願違,他被警察逮捕,曾經擁有的房子與財產全部被沒收。
一旦造了惡業, 即便想著:「今天是最後一次, 從此之後再也不做了。」然而真正要做到卻是非常困難。
就像新聞裡的那個小偷,就算順利逃到國外,但他依然不會滿足,還是會繼續偷,為自己的人生製造困境。
受刑人在監獄裡承受的苦,也許我們都無法體會。
我聽過一個故事,這個監獄應該是在德里。
負責執行絞刑的人接受記者訪問時,把執刑時親眼目睹的過程描述給記者聽。我讀到這則新聞時,心裡很難受。
當年刺殺英迪拉.甘地的兩個印度人,其中一人要被帶去行刑的時候,因為太緊張,以致雙腳抽筋無法行走,所以他是被拖進刑場的。當被套上繩索、準備吊死時,他哀求說:「求求你,用槍殺死我吧」他是在這樣緊張的心情下受死的。
負責行刑的那位受訪者說:「執行死刑的方式有很多,為什麼我們國家還要繼續用絞刑這種作法呢」他親眼看到死刑犯遭遇的痛苦,所以才有這種感觸。
然而,這些痛苦為什麼會發生大部份是自己造成的,因為自己殺了人,在這一世還沒結束時,就必須承受殺業帶來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