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理順了關係,就不覺得有什麼矛盾。同時應當發現,這樣整理以後,有了共同的目標,有了努力的方向,就知道往後自己的心應該放在哪個重點上,怎樣多爭取時間在這上面努力、把握。
這樣我們有了方向感, 有了目標,應當會比以往走得更好一些。這樣大家就不會迷茫,上上下下的關係也非常簡單。
對學員的提醒以下再對學員說幾句話。平時沒有人這樣講,沒有灌輸前行和淨土重要的觀念,所以現在講的或許會和我們很多人的心有所觸碰。
但是我們還是要長大,要能很深地去觀察自己人生的路。這都是要用理智來處理的。不能一點都不能碰,一碰了就很情緒化。這都是自己人生道路很重大的抉擇問題,千萬不能憑著衝動做不好的選擇。
我們選擇的時候,要看什麼是重大的,什麼是真正有實義的,這樣認識了每天的重點在哪裡,自己就會主動配合,會爭取時間。一旦你認識到它非常重要,比生命還重要,之後你一定會抓重點。
尤其我們很多都是四十歲以上的人,所以這一次統一規劃,拎出一條前行和歸入淨土的主線,也是很現實的考慮。
四十歲以後應當抓重點,應當抓住很切實的修要, 不能再像年輕人那樣泛泛地聞思,這也要聽,那也要聽, 最後時間就這樣過去了,什麼也沒抓到。
再說,四十歲以後記憶力差了,這就要知道在什麼上面用功會有高效率,怎麼花費是低效率。這些都是為大家著想而說的, 也就是要由博返約,放在一個要點上,這個成功了,就代表真正的成功。
如果沒有重點,那的確也就這麼過了, 再過十年、二十年,心裡也是空空的,說到修行上的進展,的確少得可憐,說到來世前程問題,根本就沒想過, 心裡非常空,非常茫然,那樣就不好了。
所以醜話說在前面,大家也要看看,是不是適合這樣走?定下來以後,後面就要非常密集地在一條線上走很多段的路,一天一天的時間要分配在這上面,這都是大家事先就要考慮好的。否則一旦上路,又想走這又想走那,那只是浪費時間,自己也會感覺特別矛盾,這都是事先要提醒的。
大家根機、意樂的狀況參差不齊,所以無法一概而論,只能自己按照年齡、程度、需求度等,各方面做周全的考慮,這樣才能定好自己的路。
比如現在還年輕, 思維敏銳、活躍,喜歡抉擇,那不妨去學一些經論,抉擇見解,但是也不能離開前行。自己應當有一種很遠端的眼光、階段化的眼光。
如果感覺我現在這一段還要充實見解,我要學空性,那你就把一部分時間放在空性上面,長期不離開,同時也不離開前行。
而且要知道,前行不是一遍就能修成的,要有很多的資糧來充實才會修得好。再說,第一遍只是試修,我們先熟悉它,或者在心裡盡到一分努力,這樣將來會有繼續修的因緣。
而且前行方面的觀念、做法等等會帶入到生活當中。總之,我們不要急功近利,希望很快就成了大成就者,這不現實。
或者對道次第非常有意樂,這樣同時學習道次第也非常好。本人也有很多這方面學習的經驗,覺得特別的好。
因為這些方面對於自己理清觀察修,或者暇滿、無常、業果、皈依、苦諦、集諦、十二緣起、菩提心等, 都有相當大的加持和利益,所以本人對道次第也是非常有信心,得到很多的法恩。
但是我們主要看自己在什麼緣起上面,我是寧瑪派的學人,那我就要修大圓滿前行, 因為皈依境、所念誦的金剛偈都不同,這樣的話就要遵循傳承的軌道。
之後要知道,兩者之間沒有矛盾,然後就把道次第裡面的很多精髓,攝集在前行裡面,去充實前行,作為它的輔助,這樣子看待就非常好。
如果人的心很寬廣、很圓融,就不會感覺有什麼矛盾。像這樣, 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