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講的《選擇刹土文》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部分人由此引生了不同程度的定解。
有人問:這篇《選擇刹土文》能引定解的要點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它直接面對事實,結合自身,而且提供經教的依據,讓我們看清楚心裡嚮往的各大刹土的狀況、世出世間的狀況,提供了非常大的觀察空間,讓我們非常放心。
而且,祖師自己也是在變、在改、在選擇,他也是很理智的處理。
他起先選擇彌勒刹土,用了七年功夫, 但是後來考慮發現生死很可怕,就選擇了極樂世界。他也對蓮師刹土一心嚮往,奉蓮師為自己的上師。
然而他還是理智地考慮到:生死可怕,上等者能住在蓮師身邊, 但差的情況會成為羅刹子,還有其他各種狀況。
普陀、五台、岡底斯等他也考慮過,這些只有清淨者才能現前, 在業不清淨者前也是人間的境界,他對此也無所欲求。後來經過理智地觀察,發現極樂世界特別殊勝,而且特別容易往生,符合自己的條件,而且一往生所有願望都能實現,也因此他做了斷定的選擇。
弟子提出一個問題:
臨終時怎麼把握大義的關要呢?他就直接引導弟子唯一修極樂淨土的願。
這樣我們心裡就有底,他說得確實很中肯,自己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都原原本本地寫在紙上,這樣我們就非常踏實。
這篇《選擇刹土文》的確很能入心,針對我們心上的癥結、懷疑處、不瞭解處等,做了很確定的指示。
如果我們能一個個地思維,的確各方面都會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