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完成一個再進入下一個。而且要補充它的輔助資料。譬如多去思維法王的《此世現相厭患歌》, 著力破除對此世的耽著,這屬於它相關的法類。或者學習法王的《無常道歌》,它也是同樣的法類。總而言之, 在這一階段只看相關的書,不看別的,心力分散沒有作用,因為不會成為修心上的進展,只不過聽了一大堆而已。
如果經過前兩個修持,現世的心全部退掉了,你對現世法沒有什麼熱情,感覺它毫無意義,唯一有熱情的是投入正法的修持,這樣心就轉變了。過去以現法為主, 現在是以來世為主,這樣你就達成了修量。
修量也有上、中、下各種品級。圓滿的修量是非常徹底的,心上完全轉變。也就是,他心上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並不是修學佛法沒有變化,這個人已經變了很多。
別人也會看到,他對現世法沒有興趣,不想在這裡尋求什麼事業、名位,營造什麼氣氛,娛樂,或者搞什麼護親伏怨等等。
他也不可能再去看電視、上網、看小說、聊天等等,因為他感覺這些毫無意義,只會生厭煩心,不是還有一種熱情,還有很多妄想,他一想到這些就厭離。他的心會一直緣在正法上,就是要修持。他一心緣法,就開始有了噶當派“心依於法、法依於貧、貧依於死、死依於岩”的部分內涵。
如果沒有這樣的修量,那起碼對現世法是很淡的, 跟過去的心態有很多不同,這才是修法的實效。否則學了很多年,心裡一點沒變動,那就入了歧途。只是學知識,第六意識一路馳騁,而且伴隨著各種自我的假相,想得到名、得到利、得到恭敬,或者想馳騁自我的技能, 顯示自我等等,完全屬於虛吹。所以,我們要安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在道上前進。
如果半年取得了一定的轉心效果,我們就可以進行下一輪的修心,它要去掉對於來世世間的妄想。這是更大的一種轉換,任務更重,要思維苦諦和業果,這都是非常重大的課題。我們要承認,自己在這上面是一窮二白的,只有這樣客觀地認識,我們才會真真實實地用功。知道自己不行,所以趕緊努力;知道自己很無知,所以儘量去瞭解輪回,瞭解業果;這上面有很多的邪執,所以很用功地、勵力地建立起苦諦和業果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