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略地解釋,「我」就只是「身體」與「心識」的聚合而已,若根據經典的解釋方式來說,「我」就只是六界的聚合而已。
就像稻草人的組成元素有五個,「我」的組成元素有六個。
如果不去探究,會對於所謂的「我」生起貪著;如果好好研究,就會發現:能被指出什麼是「我」的,除了六界之外,就沒有別的了。
繼續講下去之前,要先說明什麼是「六界」。
六界包括: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從身體的頭頂到腳底,包括頭髮、骨頭、肉、腸子等具體的部份,都屬於地界;而血液、分泌物等是水界;身體的溫度是火界;從口鼻呼吸的氣息,以及在身體氣脈中流動的風息,都是風界;身體裡的一些空間,比如肺部的空間是空界;思考、領受苦樂的是識界,以上就是六界。
而所謂「我」的指陳處,或說若要指出所謂的我在哪裡,能指的就只有六界而已。
思惟「我的指陳處」時,若只是一般性地想想,不會有特別的感受,對內心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所以要結合貪欲或瞋恚去思惟比較好,而且要跟很明顯能感受到的那種貪瞋結合才行。
以貪欲為例,如果貪的對象是美麗的公園,由於那種貪欲不明顯,初學者並沒有能力辨識;但有些很強盛的貪欲,比如男女之間的貪欲,它擾亂內心的程度完全不輸給瞋恚。
用這種例子去說明,雖然文詞可能不優美,但應該有助於建立更清楚的概念。
以下用四個具體的例子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