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同一主線的前提下,還要統一規劃。
如果不統一規劃,講《賢愚經》《念處經》就等於打水漂。
一些人就只是聽聽,認為這個課跟《前行》無關,或者跟我學的中觀無關等等,這樣就一片混亂,到時候沒辦法整理。
按照現在的因緣來看也是非常雜亂,如果不注意這條主線、統一規劃,修行基本是把握不住的。
很多人打算學了中觀以後再來學《前行》,他認為《前行》很簡單,不知道中觀是前行裡面趣入二無我慧之前的資糧。
現在學的只是中觀的教理,好一點的能引一點相似的正見,真正標標準准的正見是很困難的。
很多人以為自己能修空性,但要知道,在《入行論》裡,《般若品》是第九品,沒有前八品你能修上去嗎?
從第一品就要引到大乘道上。像這樣,很多人浮在虛想當中, 以為不必經過道的次第就可以進行。
當然,並不是否認大家學習中觀教典,首先建立正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要根據個人的情況。
有的人想: 我前面的基礎都有了,現在學一點中觀,或者在這上面多精進一點。
這是屬於特別情況,不屬於共同情況。我們的主線要把握住,不是說中觀班的人幾年的重點就全部在中觀上走,不必要這樣走。
前行是我們的重點。
還有一些這樣的情況:聽的人跟法師關係好,長年的關係使得法師講什麼他就聽什麼,但是這不一定符合根器。
很多人根本不是解行人,連一個推理都搞不會, 整天在這裡面轉來轉去,而真正需要的東西一點也沒補。
就目前來講,真正重要的是業果,很多人是一窮二白的面貌。
你首先要有一個斷惡行善的心、要有一個念法的心、要有一個一心皈依的心,這些是大重點。
接著是出離心,它比業果更難一些,需要廣大地觀察苦。
如果我們一直在前行的道路上大量地進行,而你卻脫離這個環節,那到時候怎麼辦?
我已經下了決心,大量地傾注精力來弘揚前行,來轉動前行。當然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願力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