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並牢記這些佛法內容後,你開始有能力講給別人聽,也有能力思惟辯證,但你的心卻沒有改變,甚至愈來愈油條。
剛開始聽法還覺得感動,但後來愈聽愈麻木,覺得這些法對內心沒有幫助,聽到後來,甚至覺得聖座嘉瓦仁波切總是講一樣的東西,了無新意。此時你該做的是:開始在實修上努力。
不論廣或略,從頭開始實修道次第,每天實修一小時,做不到就每天半小時,再做不到就每天十五分鐘。
如果無法每天完整地修,那就修其中一個法類;
如果無法每天修一個法類,那就修某個法類中的一個子項,比如依師軌 「依止勝利」。
針對這個子項,你可以花一星期或十五天實修,之後再移到下一個項目「不依過患」實修十五天,以此類推。
總之,即使你沒有很多時間,但每天固定花一點時間,依著順序把每一個項目都花十五天去修,如此不間斷地完整修完一輪道次第。一旦你在這個過程中嚐到了法味,再去聽法時,無論聽到什麼,你都會覺得饒富深義。
透過實修,你提出的問題也會不同於以往。
實修之時,你會覺得某些內容你真的懂了,而有些內容你的確不懂,於是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雖然都是提問,但這些問題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它們都是來自你內心深處的提問;你懂得的也跟以前不一樣,它們都是來自內心真切的感受。
當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幾次之後,再去聽聖座嘉瓦仁波切的開示,你會得到全新的體會,覺得他講的內容值得深思,對內心很有幫助。
以前那種「聖座講經了無新」意的感覺,你會知道是自己內心 的過失,讀經論也是如此。
透過這種方式嚐到滋味的人,這一生應該都無法放下經論了。無論讀多少經論,他的心都會得到滋潤而持續進步,即便那些經論都是早就讀過、沒有一個字沒學過,他還是會孜孜不倦地想要再多讀幾次。就好比美食當前,就算肚子已經飽了,再吃就會肚子痛,你還是會很想吃。
在純粹聽聞的學習階段,獲得新知、運用理路的成就感,會引起你對學習的高度興趣,但那時的你應該還沒有真正嚐到佛法的美味。除非前世曾作過實修,今生才能在沒有實修的狀況下,就能真正嚐到佛法的法味。
總之,除非真正去實修,否則根本不可能嚐到法味,百分之百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