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裡面是有聯繫的,前前後後都有關聯。
不要只把暇滿當成最初的法,在次第安排上它是最前面,但要知道,經過多次修持暇滿也會越來越深,無常也會越來越深,皈依也會越來越深。隨著後面越來越深,前面也會越來越深,是要這樣深入的。
否則怎麼可能化成生命的力量?怎麼可能成為自己永不改變的道心呢?這些都要求真心地修持,而且誓願花一生的精力把這個修好。
這樣反復地進行,它會越來越深。
總而言之,我們要把一切道上的聞思修,全部匯歸在前行裡,它是證道前的準備。
一切證道前的準備就攝在這裡,沒有更多的內容,也沒有更簡要的途徑。
這樣才知道:哦!這的確是一生的主題,我一定要時時把握, 而且要一次又一次地來。
這樣的確有實義,會不斷地進步。只要在一點上有些收穫,感覺有點相應,你的信心就會增長,你會願意修下去。
所以要像這樣瞭解到:前行的確要再三地來,一次比一次深。
如果你只做修一次的打算,沒有下決心長年去修持它,一次一次地深化,而且將其他方面全部歸結在前行的道上,恐怕就不得重點,你的時間會浪費在各種無關的事情上。
在這上面有了定解,就知道天天要修前行,次次要把握前行。
每一次都想到:前行是根本,沒有前行我肯定不能成道,無法實現道上的成就。
而且知道這是個長遠的工程,每天都要做一些,逐漸積累來完成。
就像這樣,心裡有了“我要完成萬裡長城”的心,就會一塊一塊地把磚砌起來。這樣日積月累,一年 365 天,十年3650 天,不斷地積累下去,就會有較大的成功。
否則心這麼短淺,問題這麼多,需要花的努力這麼多,自己卻妄想把它縮減成一百分之一來完成,這就是對自己不負責任,是一種狂想的心,終究以失望而告終。
這樣才看清楚前行的位置,它屬於竅訣的總匯、實修的系統。
也就是說,所學的一切小、大、密三乘的經教,都要攝歸在前行上才修得成。
如果不注重前行,不把所學匯歸在要訣上實行,那終究是落空的。
而且也不必要在這之外尋找什麼,更不能自以為是地發明一套, 那是十分可笑的。
所以,一定要把祖師的傳承奉為至寶, 一心一意地遵循,我們才可能有所謂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