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看起來比我們差的人,即使沒有直接表現出來,但內心會有傲慢、瞧不起對方的心態。
此時同樣可以運用緣起的理路來調伏煩惱。
想想自己和對方,
分別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
分別遇到了哪些因緣,
因此變成現在看似優劣有別的樣子。
經過這些思惟後,不但可以調伏慢心、不再輕視對方,甚至還會為自己的驕傲心態感到羞愧。
你會知道:他身處在很糟的環境下還能有目前的作為,非常了不起;反觀自己,明明身處在較好的環境、值遇好師長與好法友,卻只有目前這樣的表現,實在很差勁。
傲慢心會為自己帶來很多傷害,包括:會使你僅有的一點功德衰退,也會使得你本來的優點變得不純淨、摻雜許多的過失。思惟緣起,可以防止慢心造成的傷害,增長對他人的恭敬心。
思惟緣起可以消除怯懦。
有一類人雖沒有慢心,但是很怯懦,經常認為自己沒能力、做不到。
此時若能思惟緣起,想想那些成功的人,他們並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在很多的因緣聚合下,才有今日的成果,如果自己身上也具備那些成功的因緣,就會產生成功的結果。
產生某個結果的因與緣若完全聚合了,果就一定會產生,這是法性。
只要具備成功的要素,就能成功 一旦你產生這樣的心情,將不再怯懦。
就舉「佛陀」這個最高標準的例子吧!
他並非一開始就是佛,他也是依靠著因與緣才成佛的。從「成佛」這個最終的成果往前推一點,他是修道位者,再往前推一點,他是見道位者、加行道位者 ⋯⋯,如此繼續往前推,推到他距離成佛還非常遙遠的某一世,那時的他若跟我們排排站一起,大家的程度沒兩樣,同樣有著會老會病的身軀,同樣有著貪瞋痴的心,同樣什麼都不懂,從前的他,與我們完全沒兩樣。然而現在的他,為什麼與我們有天壤之別?因為他具備了許多因緣、持續進步,最後成就無上的佛果位。
因此,我們應該這樣想:佛陀是這樣成佛的,我也一樣可以成佛 我與他本來的情況是一樣的,如果我也設法具備他所具備的因緣,那麼我一定會變得跟佛陀一樣。
這種想法若運用在自己身上,會生起強大的心力;
若運用在別人身上,你會知道:
無論眼前這個眾生是什麼樣子,基於「因果緣起」的道理,將來某一天,只要他具備應有的因與緣,他就會變好。這樣思惟之後,就會對一切有情產生想要認真看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