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透過喻和種種理由成立「在蘊體外沒有我」。
對此,外道會說:「如果在蘊體之外沒有我,那我就不存在了。」這是外道之所以無法認同的主因,他們認為這樣一來,我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佛教認為,雖然在「蘊體之外沒有我」,但還是「有我」。
在認識在「蘊體外沒有我」但「有我」這兩個面向時,如果先從「有我」這個面向探討,「在蘊體之外無」這個概念會不夠清楚,所以要先透過理由和例子去探究「在蘊體之外,到底是有我還是無我」 。
透過理由和例子,內心清楚地確認「離開蘊體之外就沒有我」,這是第一步。
如果離開蘊體之外就沒有我,那我是否就不存在產生這種疑問時,心裡要很清楚:不是「沒有我」,如果朝向「我根本不存在」的方向去想就錯了,正確的想法是「我存在,但並非獨立於蘊體之外」,在這前提下進行第二步,去探求「我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