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時,有個人因為造了惡業,這輩子過得非常辛苦。
佛陀跟他說:「你現在所受的,只是從惡業種子冒出來的一點小芽而已;至於花與果實,來世才會成熟感果。」
由於煩惱而造作惡業,在今生受到的這些苦,不過是剛剛冒出的小芽、是冰山的一角罷了,如同花果般真正的大苦,會在未來世成熟。
雖然佛陀這段話是針對惡業而說,但我認為這個道理不只適用於惡業,善業也一樣。
造善業在今生就能感受到快樂,而且這快樂只是小小的苗芽而已,如同花果般的大樂,將在未來世成熟。
上述種種痛苦都是因為造惡業而產生,造惡業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內心不調伏,因此佛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許多的惡業來自於無法自制。
佛法講的「斷除貪欲」、「捨棄今生」並非要你不吃不喝、像乞丐一樣過日子,而是要你有個限度。
以食物為例,食物是必需的,它既有益也美味,但我們也必須明白它的貢獻其實有限。
由於高估食物的貢獻而產生貪心,一旦貪心掌權,就會衍生出很多麻煩;若能適當地享用食物,既能滿足所需又不會造成損失。
小小的煩惱,我們覺得無所謂、造成不了什麼傷害,但它其實很可怕,因為煩惱會長大,而且破壞力會愈來愈強,不只傷害對方,也嚴重傷害自己。
煩惱一產生,我們的心就會亂,惡行的大門也隨之打開。無論這煩惱是貪欲還是瞋恚,只要煩惱一產生,我們便失去內在的寧靜。
以煩惱為動機而做的行為是惡業。
愈放任自己做那些惡行,就會愈增強煩惱的力量;若能勸阻自己不做,就能削弱一點煩惱的力量。
試著想想,如果你完全不阻止、繼續放任自己做那些事,當煩惱的力量大到失去控制,你會變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