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這些的意思是說,不但要把握前行這個重點,而且在重點裡要腳踏實地去走,每一段都要做足功夫,所以要儘量爭取時間,避免外緣,投入到前行的修持當中。而且要有條不紊、按部就班,一次一個重點,每次都做十倍、百倍的功夫,這樣才可能修有所成。這樣計算下來,我們應當能夠認識這一生的道路。
再往上進取就要發展出離心,瞭解三界苦,自己的心態、行為該怎麼轉換,要變得跟以前截然不同。或者到了大乘,怎麼能出現菩提心等等。譬如學《入行論》, 裡面全是修前行的資料,全是為你修好前行的發心部分而充實資糧的。像這樣,好多大論典、資料等,全部要配在前行的各個部分上面。這樣我們就有重點、有方向、有道路,根本不會走錯,也不會亂來。
我們中下根的人,要像藤條繞著大樹不斷地旋轉上去。藤條離不開大樹,我們每天不能離開前行這棵大樹, 要一步一步地次第上升,一個月接一個月地走,一年接一年地走。
就像這樣,要能夠看清楚自己的路,知道從暇滿開始,最終要發展到跟本性相應的整個過程,是一個巨大的工程。而且,要循著次第連綿不斷地發展,這個當中一脫開就切斷了它的進程,就沒辦法發展了。
我們要知道重點、次第、持續以及真實用功。用功就要求心上起那樣的心,不是在嘴皮上。這就好比萬裡長征,必須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中間停止了或者倒退、放棄了,那都是前功盡棄,沒辦法完成。
又好比建樓, 必須一層一層地往上蓋,先要有一個框架,設計好圖紙, 知道怎麼來設立,這好比去聽聞、思維,決定好我該怎麼做。之後就是不斷地修持,就好比按照這一層樓的設計圖紙,方方面面準備材料,然後灌注泥漿,怎麼樣造建,使它凝固。建這一層的時候全副精力都投入在這上面,不要移在別的地方。這一層造好了,再繼續往上造。
就像這樣,一個人已經承諾完成一個巨大的建築工程,那他的心思就不可能緣在別的地方,他的重點就在這幢樓上。因為他知道這個意義十分巨大,工程量非常浩大,需要做方方面面的事,而且做成了有極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