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我講暇滿,就會結合在淨土上面,那麼法師也要這樣結合,下面的人也要這樣思維。因為這是自己的事,沒有確立淨土歸宿的觀念,就認為這是一種題外話, 跟我無關;一旦確定了淨土是歸宿,這就成了最切身的話。
但這不是說有什麼衝突矛盾,前面已經打開了大觀念,知道百千法門同歸淨土。淨土是廣義的,是深的, 是含容一切的,這樣要有一種很深廣的眼光,不要局限在個別概念的戲論裡。講到無常還是要強調淨土,講到業果也是強調淨土,講到苦諦仍然強調淨土,講什麼都往淨土上歸,這樣,我們學什麼,心都跟淨土靠攏了。
比如每一年有一番一番淨土經論的學習,大家都要感覺:如果有因緣,我一定好好珍惜這次積淨土資糧的機會。當然每個人時間上要有合理的安排。這是總體上說的。以本人來說,也是常常積聚淨土方面的因緣,要講、要看,一番一番地來,這樣多年累積下來就會有一個真實的信願。
就現代人的狀況來講,不可能一蹴而就, 必須一次又一次地來。如果法師不配合,沒有著重宣揚往生淨土的觀念,恐怕仍然會落空。末法時代成辦事業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上下不是一條心,恐怕都是各走各的路,然而究竟把人帶到哪裡去呢?
觀念樹立好,接下來就是多下功夫。本人也是這樣, 不盼望一下子出奇跡,就是腳踏實地地幹,學很多淨土的經教,經過長年的積累,才生起真正的決定心。就一般知識份子而言,這個心很難定,有些人排拒淨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有些人一開始修淨土,最後就扔在一邊了。
實際上,淨土不妨礙你學任何宗、任何派,重點是要知道它是我的歸宿。就好比讀中學知道將來要上大學,而你確立上大學的志願,跟你在中學期間做各種事情完善自己沒有任何衝突。不要太狹隘了,天天都是宗派的對立,這樣沒有多大意思,我們要趕緊往西方走。
這樣確立以後,就知道我們的勁兒往哪裡使,一次一次地努力,積累起來就真正向西方走了,最終就能走到淨土。已經確認了以後,心裡應當踏實了,知道前進的方向。這麼來走,的的確確是可以走到淨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