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世是否存在」是整個思惟的第一步,在思惟這個問題時,「生無始」這個命題也必須同時處理。
當你思考前後世到一定程度後,你心裡會認為前後世應是存在的,但對於「生,沒有開始」一事,你會覺得沒有辦法接受。當年,在非常公正誠實地探索這個問題時,我曾在這裡遇到瓶頸。
不知道我現在對佛法的態度,還有沒有像當年那麼公正誠實。我覺得現在的自己,好像變成一個對佛教有點偏心的人了,哈哈。但當年,我是真的用非常正直誠實的態度認真探究、抉擇這些問題,直到二十七歲。
二十七歲之後,因為病得很嚴重,無法再全力以赴地研究,但直到目前為止,我仍隨份隨力繼續做這件事。雖然整個佛教的內容、特別是前後世這個主題,我都探究過了,但是,真的很奇妙,無論我已經探究得多深,都還可以再找到新的支持理由;有些內容在初聞之時覺得不可置信,幾年後卻覺得很有道理。
目前為止,我覺得「這很奇怪,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佛法內容只剩一個,其他的,經過幾年的思惟後,我全部都認同,並且覺得它們確實有道理這個經驗,使我心裡產生一種感受,我覺得佛法的內容,一定可以透過思惟去確立,從而產生百分之七、八十的信心,問題只在於我們的智力是否足夠、有沒有能力去推理、是否能繼續進步而已。聽我這麼說,不知你們會不會覺得我對佛法太偏心呢?
總之,我想說的是,觀察抉擇真的非常重要。
這樣想來,生病真是件好事,雖然生病使我失去了很多。如果沒有生病,由於我的師長太優秀,我或許會成為一個有名的大格西,但因為生病,我現在是個不懂經典的人。
然而,換個角度想,如果不是因為生病,我大概不會認真看待那些問題、不會發自內心去提問。如此說來,生病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雖然我懂得不多,但所懂得的這一兩個字,都是多虧生病幫忙,才能深植我心。
人生的事真的很難講,是吧!至此,我才終於想到:我生病是吃虧了還是獲益了?也許不完全是吃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