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分享
由於玄奘法師在漢地學習佛法有疑問,他對於佛法特別誠懇,有了疑問一定要除疑,所以不怕辛苦,要到那麼遙遠的地方去請《瑜伽師地論》回來,以解釋眾多的疑惑。這是玄奘法師要到印度最重要的目的。
從《玄奘法師傳》上看,他西行的途中經過非常多的險難,尤其在經過五烽之後,行越莫賀延磧大沙漠這一段路是特別地辛苦。他進入沙漠後不久就迷路了,所帶的水又在飲水時失手打翻了,走了多少天沒有一滴水,馬也不能走,人也沒有精神。
實在是走不動了,就臥在沙地裏念觀世音菩薩。過了五天,夜間忽然有涼風吹來,身體感覺舒服,馬也有精神了,這才能睡覺。睡覺時作個夢,夢見一個身長數丈很高大的人,手裏還拿著一把長戟,對他說:「不要臥了,起來快走!」他一驚醒,就騎著馬走。忽然間,走到一個地方馬就不聽招呼,自動走到有水草的地方去,這才解決困難。
唐朝的義淨三藏,是玄奘法師回來之後才去印度的。他有一首取經詩說:「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惟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到印度求法的人,一百個人中回來的人可能連十個都沒有。為什麼這麼少?因為受不了中途的艱苦就死掉了,也有少數人留在印度不回來了。後來的人能知道古代的人求法的困難嗎?你不知道啊!
「路遠碧天惟冷結」,取經的路途特別地遠,或是騎馬、或是徒步走,一路上很辛苦,天是藍色的,可是經過雪山的時候非常寒冷、到處都結冰,人容易就在那裏凍死了。「沙河遮日力疲殫」,一片無際的大沙漠望似流動的河水,大風一來滿天雲霧般的沙塵把太陽給遮住了,前行非常地艱難,直到力氣耗盡也就死了。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後來學習佛法的人,如果不知道這件事,常常請了經典就是看一看,並不感覺到其中有多少辛苦啊!
...
恭錄自 妙境長老
《瑜伽師地論講記.初發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