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如果年齡已經過了,記憶也不行,思維上也比較難轉動,俗務又多,那就要切實地落在修心上面, 先要把穩基礎。
比如皈依、因果都非常重要,然後常常念死,念淨土,有一個自己每天修持的功課。這樣努力地進行,以期今生能得到解脫,尤其修持淨土特別重要。
像這樣,應當有一種對自己很好的考慮,是真正利益自己而不是亂成一團,也不是憑著感覺走,這些都是不理智的。
佛法只能給你指示一個門徑,其他事情是需要自己處理的。當前是網路授課,不可能對每一種情況來做指點,因緣上是缺乏的。
所以每個人要多考慮一下自己的前途,什麼是適應的等等,要很理智,不適應就有負效果。
或者抓很多,恐怕時間費得很多,結果沒有多少收穫等等。
這都是緣起上決定的,怪不得別人,一切都是因緣在造作,就像這樣都要很理性地抉擇。
往後前行這個大體系授課的量會加大。譬如講因果經,其實就是前行的經典;或者講《普賢行願品》,也就是每個前行結行的修法,等等。
要理解到它們都貫徹在一個前行的路線上,使得道的各個支分的因素能夠相對得到提升和完善,要這樣理解。
也因此,前行和其他法並不是兩種東西,其他法就納歸在前行的修點上面, 為了輔助它、充實它而需要補充的資糧。所以,講解都是統一在前行上做的,講法王的教言也是輔助前行的修持,或者講一些人無我、法無我,也是為了前行的修心等等,我們應當這樣廣義地理解前行。
這樣廣義地理解之後,不光學這部前行法,學其他前行法也是如此。無論學什麼教,最終要歸結到這一點上,當然如果你能開悟,就到了正行。
但要知道,前面這些道的要素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統攝在一條路上,恐怕我們連關係也理不清,也不知道自己一生應當怎樣把握住這條線路,怎樣不斷去充實它、歷練它,這樣我們就會失去根本的道路。
知道了這是一條漫長的進程,而且要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自身上就應當有很多準備。
比如要想到,這樣一條路不是憑著空想就能走成,我要非常努力才能取得一些修心上的成績,也不必期望過高。但是,有真實的進步是最重要的。
因此想到:我走這條路當然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要密集地在一個要點上進行,這樣我就面臨著取捨了,要有佛法和世法之間的取捨。
這時就要考慮怎麼節約時間,怎麼降低生活要求,不必要的事情儘量排開,每一天的時間怎麼安排,這都要具足落實, 否則緣起上不相應還是得不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要理智地看到,緣起上不能充分相應、不聚合,就會出現很多欠缺,緣起上分散了,果上也沒辦法高效地出現成果。那麼就要考慮,我的方式是高效還是低效,應該怎麼轉變等等。
上了路以後,這裡面有兩種人。一種人願意隨順緣起的軌道,會做理智的考慮,能夠配合整條線路的走法,這樣會得到更多的利益,在修心上有更好的成長,會走得很穩、很踏實。
另一種人感覺這是很新鮮的,我一定要!他心裡就是一個“要”字,什麼都要。然而他處理不好自身上的緣起,時間上、精力上、課程上都處理不好。
這就非常亂,只是憑感覺,反正要,反正抓,抓得很亂,最終是趕不上的。因為這是修心上的東西,不是憑幻想就可以直接給你。
這裡只是給你一個指導,之後上中下必須合在一個目標上,一個一個地去努力。也不必期望太高,一次能進步一點就算好的了,要憑著長年地累積、大量地用功,使得自身有一個真正的成熟。所以不必抱有幻想,要踏踏實實地走千萬步,這是最重要的。
然後要意識到,在前進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阻力, 自己身心上也會有各種反應,或者在磨習氣,在練心的時候會有相當多的不適應、沮喪,或者感覺枯燥,沒有進展等等。
但是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一定要認清這條路,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就一定會有成果。
但是這裡也不能奢談太多,我們努力地走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