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學習﹑生活點滴手札
首頁
2019.12.03 莫再先以依止善知識引薦入佛
2019年10月15日現代教育中的世俗倫理
2020 噶瑪巴的新年祈願
2020.02.06關於肺炎疫情 明就仁波切最新開示
01.2020亞洲德噶佛法課程「阿彌陀佛淨土法門修持」四之四開示摘要
『宗喀巴大師寫給母親的那封信』
尊者的慈悲與智慧
2021.10.09 緣起讚
朗望格西翻譯計畫緣起
001-朗望格西開示《 修心八偈》20181104
為利眾生而示現
莫遺憾:尊者達賴喇嘛 對生死的建議
10達賴法王
2021年
《藏傳佛教辯經學制及對修行的意義》 見悲青増格西
「智慧磨刀石—藏傳佛教《辯經》學制華語示範暨研討會」 活動計畫
辯經主題:中觀:《入中論》的禮讚文 格西見悲青增 vs 格西丹巴堅贊
辯論主題:《阿毘達磨俱舍論》簡述辯論要義 格西羅桑堅贊 vs 格西羅桑遠登
辯論主題:成立佛陀是量士夫的八大正因《集量論》禮讚文 洛桑慈仁格西 vs 法寶格西
2022薩嘎月
惹對住持記錄穹拉仁波切離開的過程
《釋 量 論》
圖顛悲桑格西
道次第《略論》實修
菩禪心
《心類學》網路研討課
1.法語
001-『如何解除心中憂苦』
002-如性法師 在他父親往生之後的談話
003-慈诚罗珠堪布谈格鲁派和广论
004-能須再接再厲
005-是「因」,是「緣」,是「業力所致」,還是「藉口」?
10.蔣揚老師
20200325 如何以般若而波羅蜜多_蔣揚仁欽博士_法鼓文理學院
20200529 蔣揚仁欽帶你深入了解《佛護論》(一) :「《佛護論》為什麼很重要?」
2.故事
01- 請問您這有賣阿彌陀佛嗎?
02-成就中的成就
03-信心
04.如何用更少的時間學會新知?5個高效學習的方法
4-等待機會 勤奮努力就有希望
3. 日誌
2018
001-動機
002.聞思修
003-執轉
004-習性
005-內觀
006-細水長流
007-珍惜法寶
008-吃素就是不殺生嗎?
009-覺知所緣
010-謝謝你遲到了
011-啟發
012-第一次學習辯經
013-朗望格西開示『有苦也不錯』
014.一晃就老了
015-如何鍛鍊邏輯思考能力?
016-感恩
017-精神修持
018-留白
2019
001.《好睡》清醒的呼吸+鼻孔交替呼吸法.楊定一博士帶領.吳長泰示範
002.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003. 心識可以發展到無限
004.一部修行人一定要看的動畫『 調象圖 九住心 』
005.我在哪裡?如何面對死亡?死後去哪裡?
006.費曼學習法:快速掌握新知識
007.每天晨間做這五件事,看看將會如何改變你
008.當你老了.......
009.不執著 不動念 不生瞋,順逆一如 有痛沒有苦得大自在
010.沉默也是一種寬容
011.堅持, 遇見更好的自己
012.走出傷痛破繭重生 - 許瑞云
013.轉念,與自己和解
014.成功的人不是不睡覺,而是知道該在何時醒來
012.智慧
015.郝廣才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吳念真〈感謝先生篇〉完整版
017.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018.劉德華分享愛
019.2017「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24吳念真
020.2018-05-04你我以及我們的時代 (吳念真 導演)
021.人生謝幕時 微笑說再見...
022.帶您去看極樂世界
023.
024.謝哲青 20181020暢銷旅遊作家
025.一個人最害怕什麼?
026. 23.09.2019 蔣揚仁欽博士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佛法
027.般若經核心思想
028.【金鐘54】終生成就獎,得獎人《張小燕》回顧她66年演藝路,94歲母親首度站台感動全場藝人!!
029.
030.達賴喇嘛尊者華語翻譯蔣揚仁欽介紹時輪金剛灌頂
031.你會想用什麼方式走呢?
032.不要自己框自己
033.
034.腦科學揭露女人思考的秘密:洪蘭 Daisy L. Hung @TEDxTaipei 2015
035.不要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装成修行人,也不要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变回普通人
2020 同理心
001.南怀瑾老师与梦参老和尚相聚于太湖大学堂完整版
002.新年一起打造最好的自己
003.為你的每個選擇,增加一點勇氣
004.別逃避負面情緒 蔡康永:你應該擁抱它
005.難道成長就必須妥協嗎?
006.「微細身」障礙
007.從錯誤中成長,不要放棄
008.佛法是用來對治「自我珍愛」習氣的技巧
009.「要是無法得到奇蹟,就讓自己變成奇蹟。」期許所有人擁有善的力量♡
010.三世因果三日還
011.柯文哲給醫科生的畢業贈言:世俗的成功與失敗,不過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20190615 陽明大學畢業典禮演說
012. 改變思想的力量 20181031 大雲時堂 【許毓仁、火星爺爺、郎祖筠】
013.《直到最後一口氣》
14.相愛不相絆,讓愛更圓滿
15.天堂有多遠?
2021永不放棄
01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4.一生的修行重點與歸宿
01. 總說一生修行的重點是前行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2- 不按次第學法的病症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3-前行是一生的功課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4.前行等於證道前的一切準備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5.將重點細化落實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6. 比喻給你什麼啟發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7.我承認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思考題
08.第八講人生歸宿的抉擇(一)
001.在死的時候成辦大義的關要是什 麼?”
002.迴向和發願攝持
003.發願的目標要用智慧來考慮
004.為死亡做準備的喻
005.抉擇希願處
006.要做一個大的抉擇
007.刹土的任何一點都是遍虛空界
008.法界藏身
009.諸佛所見的清淨刹土的狀況
010.輪迴不清淨刹土的情況
011.三千大千世界
012.“歷史退化論”
013.清淨的刹土
014.刹土極其殊勝
015.密嚴蓮花藏世界
016.華藏莊嚴
017.化土
018.凡聖同居土
019.兜率內院
020.往生彌勒天宮以後到自身成佛之間的歷程
021.什麼樣的人能夠往生到哪裡以及往生後是如何的情形?
022.應當有一個選擇
023.思考題
09.第九講 人生歸宿的抉擇(二)
001.羅刹哲莫羅洲
002.善思維
003.哲莫羅洲
004.抉擇
005.您抉擇了嗎?
006.布達拉
007.業習清淨
008.不要選錯刹土
009.聖境是業清淨者前才顯現
010.不要選錯刹土
011.極樂世界與五方剎土
012.以我的條件能到希願處嗎?
013.往生兜率天要滿足三個重要條件
014.多積 能去的資本,於行彼刹,當作離障
015.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應當努力
016.思考題
10.第十講 人生歸宿的抉擇(三)
001.禮贊極樂世界
002.極樂世界特色
003.極樂世界化生的情形
004.
005.用智慧選擇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思考題
11.人生歸宿的抉擇(四)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12.第十二講 統一的規劃(一)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13.第十三講 統一的規劃(二)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5.捨了,就得了〜圖顛悲桑格西
A.目標
1.這條路,我是不會回頭了
2.找個時間坐在佛前,好好地檢視一下自己的人生
3.下定決心好好學佛了
4.一時興起的決定並不可靠
5.若總是猶豫不決,考慮太多,就永遠做不了決定
6.人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沒有自己想要堅守的道路,一切都由別人的嘴決定
7.做決定前,要先將利弊得失想清楚,再作決定
8.要設法對自己做的決定不後悔
9.如果決心學佛,會讓周圍的人失望,該怎麼辦?
B.歸處
01.世間圓滿是好事;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生有缺憾反而更好
02.從現在就開始訓練自己,設法生起皈依的證量
03.經常思惟死亡無常有助於生起強大的皈依力道
04.修皈依練習慈悲心
05.眼前遇到的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其實不知道
06.皈依學處的內涵
07.養成的皈依與祈求的習慣才會很純淨
08.實修的核心是菩提心與空正見
09.要這樣鍛鍊自己的心
10.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眼光放遠,捨棄今生。
11.皈依的對象太多,於是無法真正皈依法
12.雖然無法馬上做到,但要試著把自己的心交付給法!
13.有機會學習空性而感到無比振奮!
C.實修
01.把實修當成目標,逐步培養實修的能力,慢慢增加每天實修的時間
02.若真心想學佛,就要把人生最根本與最重要的主軸放在觀修道次第上
03.
03.如何安排生活,才算把觀修道次第排在人生第一順位?
04.只要還沒對業果生起強烈的信心,任何小事都可以成為學佛的障礙
05.為了逐步培養實修的能力,首先要學會如何做略修
06.習慣才能成自然,所以要不厭其煩,精勤串習
07.試著把實修變成人生最重要的事
08.從現在開始用三年的時間去實修《道次第》,並配合淨罪集資去努力
D.放下
01.如果把時間拉長,考慮到前後世,就會看到一個事實
02.反正都是要分開,可以無憾地分開不是很好嗎?
03.設法把對今生的貪著減到最小
04.這種放不下的心態,會大大影響來世的去處
05.既然只是暫時借用一下而已,又何必太在意?
06.一切都只是未死之前暫時的事啊!
07.我們常把愛與貪混為一談
08.我們常把愛與貪混為一談
09.眼前就算你失去再多,從長遠看絕對不會吃虧
10.決志走大乘道的人,做的任何事都關係到眾生的苦樂
11.心裡要有利他的藍圖並且去執行它
E.禮物
001.只要懂得運用把它轉變成學法的因緣,就是賺到了!
002.先不必急著悲傷難過,因為它不一定是壞事啊!
003.生病可以是好事
004.殷重地向三寶啟白、祈求、發願,然後勇敢地領受病苦
005.生病是在跟你通風報信
006.苦與樂是觀待的產物
007.想投生淨土,該準備了...
008.受苦時,要善加運用這個經驗去修悲心
009.對前後世與業果概念不穩固,無論你學得再多,如同在冰上蓋房子,太陽一出來就會融化
010.試著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吧!
011.除了學法修行,其他的都沒那麼重要
012.花時間仔細想清楚,聞法學法到底有沒有幫助?
13.
F.力量
001.練,才會有
002.遇到麻煩時,其實是進步的好機會
003.捨心
004.貝瑪老師的身教
005.就算起點非常微不足道,也要開始做
006.凡是能到達的人,都必定具備不退的心力
007.只要他好就好,我沒關係!
008.試者思維﹑改變想法
009.以正面態度面對
010.盡力就是了!
011.花時間仔細想清楚,聞法學法到底有沒有幫助?
011.試著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吧!
012.花時間仔細想清楚,聞法學法到底有沒有幫助?
013.即使只有這麼少的時間可以做,也絕不放棄
014.無論在任何的窘境下,也要學法修行
G.隨身帶著
1、目標隨時在
01.不求任何回報地成辦它
02.若我也努力,沒理由不能成佛
03.盡力幫助他人,也是使人生有意義的最好方法
04.不如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吧!就由我來試試看吧!
05.盡力去利益他人吧!
06.你要利益的一切有情不在遠方
07.這回的機會是學佛的機會
08.目標要遠大,否則易失去大大的成果
09.只要還未從愚痴大夢醒來,在六道中受苦的夢境就不會結束
10.為了解脫與成佛,一定要學空性,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11.菩提心是佛果的種子
2、皈處隨心依
01.你任何時候都不是一個人。
02.你認識他嗎?
03.弄錯了,所以受苦了
04.從今天開始,我要向佛看齊
05.迷信中的大迷信!
06.做該做的事、誠實無愧、盡力利益他人
07.試著去幫助、守護一個人
08.無誤的口訣才是真口訣
09.業的自主權在自己手上
10.清楚檢擇利弊得失後做出取捨
11.認清真相,是唯一能救我們出苦的方法
12.讓我們苦的不是事實,而是誤認事實
13.
13.猜猜佛與本尊都對他們做什麼?
14.珍惜暇身
3、修行隨處練
01.滴水穿石
02.這到底是為什麼?
03.真正的敵人是煩惱
04.藉口
05.利他是自己安樂的根源
06.說「我們」時
07.好事或壞事
08.利他
09.看見的不一定就是事實。
10.培養愛他執
11.隨時提起正念
12.以誠相待
13.觀照自己
14.互換立場
15.修行者必備的基礎
16.學法修行之意
17.傷害與利益一切
18.辨析何者對我有益
19.煩惱是敵人
20.你到底要看煩惱的臉色到什麼時候?
21.得不償失
22.知恩圖報
4.放下隨法行
01.把握能學法的因緣
02.此生很短暫,再壞的事不過一剎那,何此掛心?
03.死時,除法餘皆無益
04.無論你做什麼都是新的
05.死亡時,放下身體,帶著內在功德到下輩子
06.拋掉期待
07.準備好了嗎?
08.到底何時才要修?
09.十年後的自己會成什麼樣子?三十年後呢?
10.在你受惡果時,誰都不會陪你
11.內財則能恆久利益你直到究竟
12.掌握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做好隨時離開的準備
13.該是為來生做準備的時候了
14.另尋出路,努力精進
15.盡力成為一個誠實又願意利他的人吧!
5、禮物隨境有
01.藥亦成毒;,毒亦成藥
02.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把它當做心力鍛鍊場
03.痛苦是教你懂得快樂的老師
04.對人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是發生轉變的機會
6.力量隨身帶
01.為法而辛苦時,要記得修歡喜心
02.今生的一點小苦,又何足掛齒?
03.持續累積正確的因緣,一旦因緣俱足,成果或許在幾年間就會突然產生
04.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要想清楚
05.沒努力就直接說難,不是公道話
06.《入行論》: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
07.若人人天生都做得到,又何必學佛與實修呢?
08.別捨不得愛,出手闊綽點!
09.慈愛是心田上最美的花朵
10.你做了一件別人都做不到的事
11.慈愛的飾品無論誰戴了都很美
12.要知道善業會讓我們得樂很重要
13.貪欲、慈愛是一切苦樂的根本
14.依於慈悲菩提心可以成佛,道理就在這裡
15.就去愛你的敵人吧!
迴向
6.掌握緣起 擁抱快樂
1.簡介
2.前言
3.基礎篇
1.什麼叫法 ?
1-01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偈誦概略地掌握佛法的要義
1-02從下士道的角度解釋
1-03從中士道的角度解釋
1-4從上士道的角度解釋
1-5諸法從緣生,如來說其因;諸法從緣滅,大沙門所說概略地掌握佛法的要義
1-6從下士道的角度解釋
1-7從中、上士道的角度解釋
1-8聖座嘉瓦仁波切經常用「緣起見、無害行」這個概念介紹佛法
1-9概略學地道與四部宗義,才能對「緣起見、無害行」有更深入的認識
2.什麼是緣起
01緣起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施設處與施設法
02用「近取因與俱生緣」的概念來解釋因緣,進而辨析「成佛的因緣」
3介紹三緣﹑因果緣起的道理
4.備註
3.如何探尋真相
1正確的認知
01量即正確的認知﹑解釋現量﹑比量
02現前法﹑隱蔽法
2四種理路
01透過四種理路來證成或認識真相
02「四理安立」很重要
3.學習正理的重要性
01要能做好觀察修,需透過因明理路
02因明理路的建立,須學習大論典
4.簡介《四聖諦》
01 苦諦
02集諦
03滅諦
04道諦
5.惡業帶來的傷害
01佛陀制定五戒的深義
02內心世界的樣貌,會影響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看法
03貪欲的驅使所帶來的禍患
04煩惱使的內心失去平靜
6.煩惱的根本
1煩惱來自貪欲
2貪欲來自對我的貪
01一切內外諸法的貪欲,都是由對我的貪產生
01產生瞋恚的因是貪欲
02對我的貪
02貪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03對「我」有貪
7.箱子裡裝了什麼
01我們的現狀
02觀察如何「珍愛我」
03跟自己的心,進行一場公正的辯論吧!
8.稻草人與我
01思惟「我的指陳處」時要結合貪欲或瞋恚去思惟
02舉例說明我在哪裡
03對「無我」的認識
04內道與外道對「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9.無我不是什麼都沒有
01「實質有」與「施設有」兩者的差別
02「能獨立實質有的我是否存在」是內外道見地的分水嶺
03認識我只是施設有
4.實修篇
10認識無我的步驟
01、以喻和理由成立「在蘊體外沒有我」
02、認識我的存在方式
03、無自性,但是有
04學習《釋量論》
11修證無我的次第
01先透過聽聞,建立對無我概略的認識
02蘇莫娜公案
5.應用篇
12用「因果緣起」做計劃
01如何運用「果依靠眾多因緣產生」的道理
02修行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種
13用「因果緣起」修心養性
01從生活練習思惟緣起
02從生活中練習思惟因果緣起
14用「因果緣起」培養菩提心
01思惟安樂來自有情
02以入行論兩個偈誦發願
03以思惟緣起調心
15用「因果緣起」檢視修行
01錯誤的修行方式
02「道次第」是成佛之道
03實踐目標的下手處
16.用「不貪」擁抱快樂
17.用「捨棄我」重拾自由
01正因為無法捨棄我,所以才會遇到一切困難
02愛我執或對我的貪產生時,反而會直接害到「我」。
03我和他一樣
04對「我」有貪
05愛我執與我執是最究竟的過失
18用「無我」根除痛苦
01用「無我」消除顛倒執著的痛苦
a
b
c
02用「無我」消除憂悲疑懼的痛苦
真相與表相不同
只是嘴上講根本無法嚐到法味e
下決心消除我執
6.勸學篇
19.學佛的次第
學習的核心:道次第
學習的步驟
一、先廣泛聽聞
二、統整所聞
三、開始實修道次第
四、如果條件夠,繼續學習大論典
遇到瓶頸時
與自己有直接法緣的上師祈求
文殊菩薩的教示
20.我的故事
1.前後世是否存在
2.前後世是否存在及生無始的思惟
21.許自己一個開始
佛法講的是否屬實?
學佛法有沒有益處?
一、「業果之理」是不是真的?
二、「把無我修到最究竟,就能斷除輪迴」是不是真的
三、「佛果位是可以獲得的」是不是真的?
四、一定會死嗎?死後還有來生嗎?
如何堅定對佛法的信仰
你打算何時開始學法呢?
後記
回向
7.活著即是邁向死亡--宗薩欽哲仁波切
序言
我會死嗎?
害怕死亡
你要做的就只是問你自己:
生命是一場幻相
活著,即是邁向死亡
死亡有好處嗎?
佛性
觀看自心
死亡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為死亡與死後做好準備
面對你將會死亡的事實
充實過生活
家庭關係
持誦「嗡瑪尼貝美吽」
皈依
菩薩戒
為死亡做準備的簡單修持
正念修持
運用覺知
睡眠修持
對於非佛教徒:
對於佛教徒
對於密續行者
佛教徒如何為死亡做準備
什麼是「解脫基」?
斬斷所有的世俗羈絆
懺罪
提醒自己即將發生的事情
皈依與發菩提心
8.西藏生死書
9.菩提道次第廣論_益西彭措堪布
01.道前基礎
02.道前基礎
學習﹑生活點滴手札
15.天堂有多遠?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Page details
Page updated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