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完《前行》, 比如說再學《入行論》,它也不是跟《前行》無關的課程。這是直接針對大乘道菩提心的, 屬於發心的課程。
又比如講《寶性論》《如來藏獅吼論》, 講到了義的皈依、了義的發心,以及最終認識本性,這些也全部是《前行》的課程。
應當這樣理解,我講的課全部是配在《前行》上的,不是無關的東西。你們不要太幼稚,以為可以隨便挑這個課、撿那個課等等。
現在該怎麼做?就是一個主腦,統一安排,統一吩咐,下面按照吩咐統一來做,其他雜亂的情況沒有任何用,只會削減整體的力量。
又比如《普賢行願品》,其實就是前行一直到淨土之間的一切發願,而不是《前行》以外的課。
很多人以為《普賢行願》跟我沒關係,這樣我講《普賢行願》, 你能得什麼利益?絕對沒利益。
像這樣,其實很多地方本來就是《前行》的重要部署,但是由於沒有統一的觀念,導致上下各階層一盤散沙。
沒有在一個主腦的指揮下,大家萬眾一心在一個要點上努力,這樣就不得利益。我們以一個共同的觀念,走一條共同的路,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像這樣不斷地深入。
前行是共同的,淨土是共同的,這上面的任何部分都是共同的。這樣就非常簡單,大家一心往這上走,上中下三層人全都往這一個方向走,這樣才體現出共修的力量,才是真實的共修、共進。
其他的屬於旁機。人都無法勉強,各有因緣,如果你覺得不合適,就應該選擇更合適的地方,這個沒必要勉強。
大家一條心就好走路,上下階層都是這樣的就很簡單。上面發佈的命令,下面統一去做。願意遵循的就走, 不願意遵循的就隨分隨力得一點利益。
但是你也要抓住你的重點,你應當有你的導師,應當有你的課程,應當一門心思地去做,大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成佛。
這樣就知道內外的差別、主次的差別、旁機和正機的差別。而我們所有的負責點是在正機上面,也就是正式的根機, 符合本系統緣起的一些根機,有因緣的一些根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