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果的量就要這樣,真正在自心上起心,特別相信因果,而且有意識地強化這個觀念,使它形成勝解。
然後再再地起斷惡的欲,這個欲心所要起來,特別想斷掉惡、想行持善,有了這種心態才有下士的意樂。
之後才會兢兢業業地行十善業道,轉成下士的相續。
說什麼、做什麼都是業果,用業果來看事情、抉擇事情,事事都有業果的觀念,這才說得上有點修量。
這以後,還要讀很多傳記,看歷代的感應篇,忠臣、孝子等的事蹟。
看一個心裡就要想:我要像他那樣,學到他那樣。這樣才有人天善道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趣入出世間道。
學出世間道時,光是苦諦就要花相當長的時間,那畢竟跟自己過去的觀念相差很遠。
我們一直以為世上是有樂的,不是完全沒有樂。
這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 畢竟以前種進去的觀念是這樣。
學了佛以後,也沒有徹底認為輪迴全是苦,一點實義沒有,不然就不可能還有這些希望、計畫。那是什麼原因?因為觀察沒有到量。
這要有大量的學習、思維、抉擇、認識才行。
真正學苦諦也要好長時間。
譬如學“有漏皆苦”,要學三苦、六苦、八苦、六道諸苦,通通要過,不這樣是看不透的。
就連瞭解六道苦,上上下下世界的情況都不容易。
這不能停留在空洞的話上,而是必須學《念處經》。
這就等於佛帶著你到每一個地方去看,認識世界是怎樣的,這樣出現的認識就十分豐富,之後一想起六道就知道全是苦。
這也要通過很多具體的事實,非常細節化地去描述,你自身才感覺這是真的。
講得這麼細緻, 看到的確如此,心裡才會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