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後面一段就很入心。有人想:我還要待在這個世上弘法利生等。《刹土文》就直接跟你說,待在這裡到上方的人天是什麼情況,不過是一場夢,什麼也得不到;到下方的三惡趣,苦得不可思議,想都不敢想。
如果不是這種世間心,而是想做佛法上的利益,他又告訴你在末法時代,自己修行的狀況如何、被共業潮流席捲的狀況如何。你說要發大乘心利他,他又告訴你利他的情況如何。還告訴你感情重又如何等。
給你一個一個地說明瞭狀況。這還是幾百年前,今天情況更糟。這樣把你的疑慮全部打消,就特別容易斷定。疑慮一打消,想去淨土的心就突顯出來了,去的心力就強了,目標就明確了,整個走向非常清楚。因此,觀念一旦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清楚了,該在哪裡努力,各階段怎麼走等等,都會更明確。這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再說,學密的行人,心裡落了不少的刹土觀念,知道有五方佛的刹土,有密嚴或者華藏刹土,還有兜率內院等,還有地球上熟知的聖地——五台、普陀、香巴拉等。但卻理不清楚上下各層面的差別,往生條件如何、應當如何抉擇等。
這樣堆積在心裡,就模糊甚至障礙了直接求生極樂世界的信願,因此特別需要這篇《刹土文》的引導。學了之後很多問題就理清了,知道各個刹土的狀況、特點,上中下的各種情況,之後能夠很理智地做選擇:我的條件夠不夠?往生以後是什麼狀況?極樂世界又如何……這都是客觀公正地在做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