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印度,有時會聽到許多關於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紛爭,看到某些教徒的行為,偶爾會生起「那些人真壞」的心情。
此時,我們可以把時間拉長些,從佛法的觀點來看,生命不只眼前的今生,在一生又一生的流轉過程中,眼前這些看似很壞的人,有朝一日值遇因緣,他們也會成佛。
當想到有一天,他可以變得與釋迦牟尼佛一模一樣時,你會重新看待他,原本那種不喜歡他的心情就會被調伏。
西藏有一位名叫竹巴袞勒的成就者,他是個看似瘋子的瑜伽師。
藏地有一尊非常珍貴、渾然天成的十一面觀音像,有一天,他走到這尊觀音像面前說:「最初汝與吾二是同儕,汝因精進成就圓滿佛,吾因懶惰流轉輪迴中,精進究竟尊前吾禮敬。」
這段話的意思是:「本來咱倆是一伙兒的,但你因為精進而成佛了,我因為懶惰所以仍在輪迴中流浪。我要對精進得如此徹底的你行禮!」
這話饒富深意啊!當心力低落時,我們可以這樣想:宗喀巴大師啊!一開始的時候,我倆是一伙的喔!哈哈!」
生氣的時候,可以思惟緣起來調心。
《入行論》說:「棍杖所傷人,不應瞋使者。彼復瞋使故,理應憎其瞋。」寂天菩薩用這句偈頌教導我們,生氣時可以用來調伏瞋心的思惟方法。
若某人用棍子打我,我會生他的氣,因為我覺得身體的疼痛是他造成的。
我心裡想:「因為他讓我痛,所以我才氣他;如果他給我錢、對我好、讓我快樂,我就會喜歡他。」以上這種想法,雖然也算是思惟因果緣起,但它非常粗糙,讓我們再想得更仔細些吧。
如果你是以「因為他讓我痛,所以我氣他」為理由而生某人的氣,那你應該對棍子生氣,可是你為何氣人卻不氣棍子?
你說:「氣人是因為棍子是人在用的,不氣棍子是因為棍子沒自由,它是被控制的。」
照這種說法,你還是不該氣人,因為人是被心中的煩惱控制,才會不由自主拿棍子打你。
就像你不氣無法自主的棍子一般,你也不該氣無法自主的人,應該要氣他心裡的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