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難呢?因為它不光是文字,如果只是教你去看文字,那兩三天就能看完一本《前行》書;只是教你應付考試,那半個月就可以完成,只要多背就可以了。但這些都不是前行的修量。前行意味著完全轉變你的心,一層一層地轉變,每一次都有大的轉變,最終把心全部轉掉,成了能夠成道的法器,成了能夠迅速開悟的狀況,所以這是相當不容易的。
就好比聽一句話,馬上能學會重複,但是實踐這句話,一輩子都做不到。儘管你相當努力,也發現距離還很遠,不過由於努力,自己會有一些進步,不算荒廢人身。好比過去白居易參鳥窠禪師,禪師告訴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他認為太簡單,不屑一顧。禪師教導他:“三歲小孩也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一句話夠你修一輩子了,一生都要去修這兩句,時時處處在身口意的任何行為上,都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以說起來輕巧,行起來困難。口頭上不負責任地敷衍兩句是很簡單的,真正變掉自己的心,那要克服很大的障礙。
現在一般都是流於學知識,在轉心上不見有什麼動作,這就導致幾十年學下來沒什麼進展。你要真實克服自己,與自己鬥,在自身上轉化,那要相當長的時間。譬如我們從小聽到的幾句道德的話,到現在都沒有實行,要你去做這幾句話就相當困難了,連做一個字都很困難。譬如“孝”字,大家以為懂了,但其實做了多少?有什麼修量?說一個“忠”字,又有什麼修量?
像這樣,一談到“暇滿”,實際貫徹暇滿了嗎?說到“無常”,有無常心嗎?以無常和暇滿退掉了耽著現世的心嗎?它修出來的量是表示你對現世一點想法也沒有,一點點心思也不願浪費在上面。對現世的追求, 從過去充滿相續,變成縮小到只有一點點,最後連這一點也沒有了,對於現世法沒有任何希求,一心就想修法。要達成心裡這樣的轉換,沒有百千次的練習,怎麼可能?
又比如學好惡趣苦和業果要花相當大的努力。你們是沒有做過功夫,所以非常幼稚地想像,這可能幾天就能完成吧?你真正去做一下才知道要下多大的功夫。譬如我們要瞭解三惡趣苦,就要看《念處經》,看 500 頁左右的東西。起先只是一邊看一邊思維,有所觸動後會想:原來還有這樣的惡趣世界,我過去完全忽視了。因為不可能憑自己來瞭解,必須佛來介紹,我才能清楚地知道一個個地獄、餓鬼、旁生、龍族、修羅界種種苦的狀況。這樣才知道:哦,原來在我們渺小的人以外還有這麼龐大的六道。只有這個認識出來了,我們才能對它產生厭離,產生恐懼,才有一種不要生在這裡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