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一個問題:比如你非常尊重蓮師,卻排斥阿彌陀佛,這種想法對嗎?想一想,蓮師是阿彌陀佛化現的,你卻藐視阿彌陀佛,說:“我尊重蓮師,不要阿彌陀佛。”這就有點好笑了。
或者說,布達拉的觀音是觀音王在此世界的幻化,你卻說“我尊重這個,不尊重觀音王”。這也是有問題的。
或者你說“我很尊重賢劫千佛,不尊重觀音”,但要知道賢劫千佛就是觀世音幻化的。從西方三聖化出來的無邊化身,在各個世界接引眾生,做不可思議的事業,這些化身跟他的化基是不二的。我們為什麼要把兩者割裂開來看,產生一輕一重的想法呢?為什麼沒有尊重之心呢?這裡要好好反思。
這篇《刹土文》的背景太大了,一開始就從總體上抉擇佛菩薩的所見和凡夫的所見,告訴我們諸佛是怎麼顯現的,大的報身刹土怎麼出大的化身刹土、小的報身刹土以及無數個化土,這樣我們就知道最終要回歸密嚴。
之後,我們處在什麼位置,上面什麼樣、下面什麼樣等等,對這些都要有很深遠的觀察。這時候才知道這條路選對了,這個抉擇非常擊中要點。
然後發現,下方凡夫世界全是由錯亂力現出來的, 林林總總的錯亂,林林總總的世界,這些沒什麼可求的。
上方世界要達到很高的修證才能到,當然最終都歸於密嚴或者華藏。我們處在華藏世界中間第十三層,那我們選擇到哪裡去呢?這裡一開始就拉開一個極寬廣的前景,知道要入佛菩薩的淨土,這是總體的。
然後特別地告訴我們,五方佛土怎麼進去,要什麼條件,在這五方佛裡面應該怎麼選擇。
之後又歸到我們娑婆世界,去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要什麼條件,將來會發生什麼情況。
地球上的各種聖境又是什麼狀況,業清淨者怎麼樣,業不清淨者怎麼樣,生了以後狀況如何等,這些都清清楚楚地給我們指示了。
之後再點出極樂世界,我們能不能去?怎麼去?去了以後有什麼受用?是不是特別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