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要斷除的十惡業裡,有一項是「不邪淫」,簡單說就是不與自己伴侶以外的其他人發生性關係。
我認識一位噶舉派的堪布,他對弟子講經時,經書怎麼寫他就怎麼講,所以他對弟子說:「不能邪淫,否則會有罪。」有些弟子聽了之後不高興,對堪布說:「你不可以這樣講。」現代社會裡,師長如果把這些不該做的事情講清楚,弟子心裡也許不太能接受吧。
配偶當中,對第三者生起強烈貪心的人,提分手對他來講或許不是難事,但另一個人就會很辛苦。再說,雖然分開是夫妻兩個人的事,但如果有孩子,面對家庭的分裂,孩子又要承受多少痛苦?
內心世界的樣貌,會影響我們對外在世界的看法。害人與說謊的人,會用自己的行為猜忌別人,即使面對好人,仍然懷疑對方會欺騙或傷害自己;
而那些有愛心、不害人的好人,容易把別人也看成好人,不會多加猜疑。
雖然可能因此受騙上當,但他們的內心安寧,活得快樂安心。
哲蚌寺洛色林有一位經教師,他一生都在教書,擔任寺院堪布退位後,仍然持續地教學講經。
這位師長從不說謊,有一回,他跟學生們說了某件事,但這件事與實情不符。
學生問老師為什麼這麼說,老師說:「是某某人跟我這樣講的。」學生說:「那個人在說謊。」老師說:「不會他是出家人,怎麼可能說謊」這位師長深信只要是出家人就不會說謊,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