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就是依賴性強或者說惰性強,光是你給我講講,我聽聽就可以,找一點感覺,自己不做功夫。他不知道什麼事都要從勤苦中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缺少了自己的主動用功是不會成就的, 不可能憑著懶散就修成一個心。
懶的表現,比如只是聽聽,或者看書也是心情好或者有感覺的時候看兩頁就算了。思維的時候,一開始比較興奮,後來嫌麻煩就不思了,或者輕描淡寫想兩下, 最後乾脆放棄了。就像這樣,活在幻想裡,哪裡會有修法的成就呢?習氣一旦爆發出來,哪裡能克服?這樣長年累月,就像冷水泡石頭,一點動作也沒有。
接下來是“軟”:心沒有堅固的志願。現在是資訊時代,佛教的資訊也是五花八門,今天聽聽這個就往這邊轉,明天聽聽那個就往那邊轉,毫無主見。像這樣, 由於心不斷地變換,被境界奪轉,所以始終不可能有一個堅固的修法。
第四個是“短”:特別短視,希望很快完成,但這是不可能的。他沒有長遠的努力,沒有修法的日程。完全隨意,今天安排什麼專案我就幹什麼,明天沒有安排, 那很好,可以放假了,想著到哪裡去玩。像這樣,沒有長遠的規劃和目標,沒有一個長遠的心。由於缺乏持久的力量,也無法修出成果。
第五個是“狹”:修法的面特別狹窄,就只看這本書這麼一點,這是不行的。要把修法的原則擴展到方方面面去認識,這樣觀念才能轉,定解才能出現。定解出來以後,還要在一切處運用。但是現在很多人心量狹小、見識狹小,導致沒辦法深,也就很難昇華。
最後就落在第六個“淺”上:心不深,見地不深, 行持當然不深,這樣功德也就不深。
諸如此類,六個反面的字就是我們低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