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過程中,十三個環節不算多,每一個環節都一定要把量做到,而且要加倍量來做,這樣才有效果。不能很馬虎地過去,看起來好像一下子完成了,實際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生效果。
就像在治病的過程中,你身上沒起反應,不痛不癢的,是一種表面化的治療,治完了沒作用,這就不行。每一個療程都必須有一些觸動,要發熱、發汗,或者做手術的時候有一些痛感等等,這都是很正常的。這些過了以後會發現輕鬆了不少,糾正了很多,身心系統向良性的方面發展了。這就可以說,做得比較到位。像這樣十三個療程,每一個地方都必須以廣而深的方式來進行。
再用比喻來說明。好比挖坑,挖得大一點就能夠深入。同樣,在開發心的時候,要讓它的觸及面大,方方面面都有變心的機會,從各角度觸發。
譬如我談一個“今生修行的重點”,如果只講一堂課估計沒什麼效果,但是我講七次,這就會出現很好的效果。什麼原因呢?這符合變心的規律,要從方方面面觸及、拉動你的心。你心上有很多跟這個相背的地方,必須打中這些點,之後心才有反應。進一步還要把你的心拉開來,從各個方面引著你去看。如果你沒有看清楚,你的心就不答應,心裡不答應你就不願意變。沒有很廣闊地見識,一分一分地看到,人的心是不轉變的。
人都有惰性,不願意動,串習了幾十年的觀念不願意丟下,或者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也是很難改的。
就像一個農民天天躺在牆根下曬太陽,不下地幹活。你對他做思想工作不是兩句話就能搞定的,他有惰性就不願意動,必須不斷地刺激他,他的心才可能變動一點。否則他寧可餓死也不改變。你如果使勁推他、拉他,他只好不情願地說:“好吧好吧,我去城裡幹一點吧。”或者說:“我做點什麼改變一下吧。”你看人的惰性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