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理性交流,敏於誠心包容

張貼日期:Jul 05, 2010 5:21:23 AM

    我們都知道,對於受教者,「教育」必須符合「價值性」、「認知性」、「自願性」,學習內容萬不可以「灌輸」的方式教授給孩子。因此,基於專業上的敏銳,對於教育上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我們不盲目的接受慣習與傳統,又拒絕泛道德性卻失去理性的要求;對於工作場域中一些單純要求服從而強加的一些原則與規範,我們無法真正接受它的約束。

    因此,大家基於自身立場與經驗的不同,勇於提出看法,本於專業角色上的不同判斷,寧可與現實衝撞。藉此,我們得以互相了解彼此行為背後的意圖與想法;也藉此,大家解放了自己的想像力,從而以比較開闊的視野來看待這些問題。

    大家透過論辯與思考,了解了各項議題與規範的各種層面,從而取得「某種」「有限」程度上之共識。

    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我們,將教育工作現場實務,視為最神聖的任務,因此,不斷地思考與實踐如何把孩子教得更好;另一方面,我們能藉由交流、討論、爭執甚至到調高音量的爭執,其實都只是為了提升教育問題中的理性因素。正如孟子所言,「余豈好辯哉,余不得已也」。我想說,這樣的老師肯定是有內涵又有深刻思維的教育工作者,這也正是教育工作最可貴的價值所在。

    儘管對教育事務有眾多不同的看法,但對於維持學生學習權益,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對於提升自身在專業成長的期許是一致的。摒除大家在諸多看法上的差異,如果我們能異中求同,學習包容不同工作角色,學習互相關心,教師會一定可以成為每個成員工作上最大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