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會:沒一味唱反調

張貼日期:Aug 08, 2010 2:8:42 AM

全教會:沒一味唱反調

更新日期:2010/08/04 03:03 陳至中/台北報導、唐嘉邦/北縣報導

中國時報【陳至中/台北報導、唐嘉邦/北縣報導】

教育部長吳清基槓上教師會,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台灣最可貴的就是「多元聲音」,以部長高度講這樣的話,的確是「可惜了」;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也表示,教育部是政府執行機關,應作各團體的溝通平台,而不是和人民團體隔空駁火,這樣的作法「並不恰當」。

劉 欽旭表示,該發言見諸媒體後,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部長吳清基先後都致電,解釋當時的意思,並強調沒有指責全教會只爭權益、不為學生著想。對於截然不同 的說法,劉欽旭無法證實誰對誰錯。他強調,政策辯論本來就是「求同存異」,全教會不是一味唱反調,事實上八成以上的教育議題,都與教育部立場一致,例如反 對營養午餐全面免費、堅持維護課綱精神等等。對於北縣活化課程的爭議,教育部的新聞稿內容幾乎跟教師會的呼籲一模一樣,為何被解讀為不同調,他一直很納 悶。

至於「十要十不要」,劉欽旭表示,教師支持用簡而易懂的口號建立學童健康觀念,只是對施行方式有疑慮,例如是否該放在聯絡簿一項一項打勾、早上由導師檢查等等。

謝國清也認為,教育議題應該就事論事,例如部長提及「十要十不要」的兒童健 康守則,的確有一些不切實際的內容,例如要孩子每天睡滿八小時,癥結不在睡眠長短,而是學生的課業壓力太大,每天要完成的功課太多,教育部沒有解決根本問 題。另外像是要求檢查手帕,關鍵在於要教導手帕的用途,現在許多孩子只知道要帶去給老師檢查,洗完手還是照樣拿衛生紙。

台北縣教師會理事長李榮富認為,其實老師不見得會排斥所謂的「十要十不要」,但政策的執行動線、細節是否應該和第一線的老師先溝通過,畢竟每個學校的環境、學生背景不同,若是政策規畫時對於現場狀況不夠了解,在執行面上也無法落實。

台北縣中小學家長會長林定河則指出,檢查手帕、衛生紙這些事是幾十年前在做的事,老師應該平時就要灌輸學生品德、道德方面,而非浪費資源在檢查學生,「根本是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