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索達吉堪布
摘自索達吉堪布美國南加州大學演講
《苦才是人生》
故事結局,可否修改?
Q:業因果是一種自然法則,換句話說,我們所感受的痛苦,實際上是往昔的業在起作用。那麼,我們是否無需逃避痛苦,反而應該完全接受它?
索達吉堪布:
以聲聞乘觀點來講,如果造了極大的惡業,果是無法轉變的,而以大乘觀點來看,即使我們造了極大的惡業,如果精進地懺悔,很多罪業還是可以清淨的,不會感受如是的果報。
世間當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做了違法的事,有些人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但也有些人,依靠種種辦法,讓自己免於制裁,或者即使被判刑,後來也可以通過表現良好而減刑。
不過,有些罪業的確無法減輕,這涉及到定業和不定業的分類,佛經中有很詳細的介紹。
止息痛苦的終極方法
Q:是否通過種種修行,擺脫肉身,成為純靈性的存在,才是止息痛苦的終極方法?
索達吉堪布: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尋求不同的方法斷除痛苦,有些人依靠喝酒、吸毒、進出歌舞廳等娛樂場所,也有人前往比較寂靜的地方,斷絕一切外界聯繫,簡單地修幾天寂止,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研究佛法接近三十年,對東西方的知識也有所瞭解,我認為,要想真正從根本上斷除痛苦,無我的智慧非常重要。
這只是個幻象
Q:如果我們接受了痛苦,它是否就會轉化為快樂?
索達吉堪布:
因為痛苦沒有自性,所以,正在經歷的痛苦可以轉為快樂。
當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痛苦時,如果能仔細分析、觀察它,你就會發現,原來這種痛苦的感受,既不在外,也不在內,不在過去,也不在未來,而所謂的現在,不過只是一刹那,轉瞬即逝。換句話說,如果你認識了痛苦的自性,那通過觀察它的本體,就可以把痛苦轉變成智慧,得到無上的安樂。
修行好的人是可以做到這一點的。
快樂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Q:接受痛苦的唯一目的,是否是為了追求快樂?除了接受“苦才是人生”,我們該如何調整內心,從而生起快樂呢?
索達吉堪布:
佛經中講到,
我們需要了知痛苦的因——集諦,也就是業和煩惱,
然後依靠道諦——無二的智慧,逐漸了知心的本體不成立,這就是實相。
在如是通達之後,自己就能獲得快樂,並且了知一切萬法,這也就是佛法中講的現前滅諦,即穩固、究竟的快樂在自相續當中生起。
世界上有很多偉大的人,在了知痛苦的本體之後,不但遣除了自己內心的痛苦,還讓很多眾生趨入解脫。所以,這個問題可以在「四諦法」——苦集滅道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