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時
時間真快,
又是一年中秋,
看到上師新著《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一句話:
「儘管最終會習慣,衰老仍然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希阿榮博堪布
文字整理自:菩提洲網站
《極樂願文 · 淺釋》第十三課
慧智法師講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有人說:「中秋節跟我們佛教徒關係大嗎?」
其實我們可以借著這樣一個世間的節日放鬆一下;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修行的機會。
惜緣
「現在我常聽人說一句話:陪伴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而如果我們不知如何自處,也不知如何與人相處的話,陪伴帶來的苦惱或許並不會比快樂少。」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中秋和家人團聚,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一世和家人、和親友的因緣。
由於每個人的業力不同,緣分不一樣,有的和父母的關係很好,有的則和父母的關係不太好。其實不論因緣如何,作為學佛人,念恩、報恩是最主要的品質之一,我們對陌生人尚且都可以以一顆寬容的心相待,對自己家人的要求也不要那麼苛刻了。所以,我們也可以借著與家人相聚的機會來檢視自己的菩提心和出離心。
那麼,如何檢視?
傷痕
「越是關係親近的人越容易鬧彆扭,比如父母與子女之間、愛人之間,都是真心實意地為對方好,可也常常因為這種滿帶著欲求的好而彼此受傷害。對親近的人,我們並不缺少愛,而是缺少寬容和放鬆。」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有些人曾和家人鬧過一些矛盾,而且很多年都無法釋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我們觀察自己、觀察身邊的人的確也會發現這種情況。
現在想來,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是真心實意為了對方好,可往往就是這種滿帶著欲求的好,讓彼此受傷害。
可能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從心底裡和家人團聚了,因為自己或對方沒有做到寬容和放鬆。
作為一個佛教徒,作為上師的弟子,我們應從這一點入手,真正地從念恩、報恩的角度去表達對家人的愛,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一下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
貪戀
有人說:「我要給你幸福」。其實,幸福永遠不是別人給的,別人也沒法給。幸福是當自己的內心不復有煩惱,而這一點,不是僅僅長相廝守就能辦到。」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親友中有些和自己的關係特別好,而這種好的關係會帶來執著,如果我們執著的是他們能否解脫、能否往生,並因此而努力修行,那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但是,如果我們執著的是暫時的世間安樂,並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貪戀,如只想和家人在一起,也不想解脫、不想修行了。
我們在跟家人團聚時也要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出離心和為對方解脫而付出的努力。
雖然子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也是世間幸福的一種體現,但是作為一個希求解脫的修行人,不要忘記帶領一家人走在解脫的道路上,這是最終極的幸福。
另外,依漢地一些地方的習俗,中秋佳節難免會走親訪友、互相送禮,如果是送活雞、活魚,送煙,送酒,其實這真是一件自害害他的事情。
點殺
蓮池大師提到七種場合不應殺生,其中「祭先不宜殺生」「婚禮不宜殺生」「宴客不宜殺生」。比如一家人去飯店聚餐,點一隻活雞、一條活魚,其實已經圓滿了殺生的四個支分:
o 知道要吃的是哪一個眾生(對境);
o 產生了想要殺害它的心(發心);
o 採取了行動,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動手,而是叫廚師或者別人殺(加行),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使別人也積累了惡業;
o 被點的這個眾生的確斷絕了命根(究竟)。
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點殺這種行為。
假期如果有機會,我們既可以帶著家人去放生,也可以以家人的名義隨喜放生,這些可以給他們積累一些善業,是非常好的。
總之,希望大家在這些宴會、聚會、聚餐較多的節日裡要避免殺生、飲酒、吸煙等惡業,歡聚和享樂的同時不要忘記業因果,要謹慎地取捨。
希望大家能夠借著這個團聚的機會,以佛法利益自己的家人,不要忘記了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要時刻提醒自己此生的目的就是能夠和慈父阿彌陀佛團聚;
在和家人團聚時,要想著我們的目的是要和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不論是在家裡或是去豪華的酒店聚餐,都要想到我們的目的是能夠在此生命終之後參加蓮池海會的法喜盛宴。
總而言之,在生活中我們還是有很多的修心的機會,要用智慧和方便把這些機會轉為修行的道用。
中秋月圓,希望我們擁有世間的團圓,更希望生生世世和上師三寶團圓在一起,為利益眾生而精進修持。
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依靠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