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貴雪歌仁波切
宗義寶鬘 第一講
雪歌仁波切講授
法炬法師翻譯
2005/02/05
今天開始講授宗義寶鬘這部論的課程,這部論的作者三寶無畏,是屬於果滂劄ㄓㄚˊ倉的一位師長。這部論既不是很簡潔,也不是很廣,是屬於較中等的,適合初級者來學習。有時候寺院裡也會採用這本當教材,並不是完全的採用這本,有時候採用而已。
我們來學習宗義,講到宗義,就講到四部宗義,宗義主要是讓我們瞭解基、二諦、整個修習成佛之道。成佛之道又可以分方便分和智慧分,這是屬於我們要瞭解的,同時也讓我們瞭解果位的三身是如何證得。這宗義的意義,可以看中文的第31頁,關於「宗義」一詞的解釋,指曾經研習經論,所以能循著經教和理論的途徑,宣說基、道、果三者體系在自己思想上成立的道理。
「宗義」藏文「竹踏」,「竹」有成立、成就的意思,即要去獲得、成就的這一點;「踏」就是邊際,最終的邊際。也就是你透過去看、去閱覽眾多的經教、經典、教化,然後又經過正理的觀察,到最後你的心就會下某種決定,這種決定並不是用「量」來悟得的決定,而是你個人心中所感覺到,「就是這個樣子」的這種決定。這種決定也不是像蓋房子、或做一張桌子時決定要怎麼做的方法,而是你心中下決定說:「我要前往佛地所要走的這條方便道,是要怎麼走。」你自己做這樣的決定。我們如果要前往佛地的話,必須要先去除心中的愚蒙,也就是你心中要對前往佛地的道路上,必須先生起證道,生起體悟才可以。
由於一般人,我們心中對於所要了知的對境,都愚蒙於對境的真實義,所以我們心會顛倒。如果將顛倒去除掉,將愚蒙去除掉,你心中就會生起一種了悟,那種了悟就是真正要前往佛地的這條正道。
這裡看到「根、道、果」,藏文是「息、南、賊烏」,「息」事實上翻成「根」,會讓我們誤會,好像是它的根本,所以仁波切說這樣會讓我們誤解,事實上「息」這個字,我們可以翻成「基」,但它並不是道的因,雖然是基,但它並不是後面這個道的因,而是我們心中所要面對的對境,我們心中所想的事物,或心中所想的法,上次在講攝類學時,有講到「所知、有、所量、成實、境、法」,這六個是同義詞,就是指「息」。如果翻成「根」的話,我們會以為是根本,誤成是道的因。
現在講這個「息」,就是前面的根,原意是我們所說的「成實、所知、有、對境、所量、法」。我們如果在「基」的這個基礎上來加以抉擇的話,可分二個方面做抉擇,一個是就世俗抉擇,一個是就勝義抉擇。世俗抉擇會讓我們瞭解世間一切都是依因而生起,或依緣而生起,或依名言而生起,也就會讓我們瞭解依於某個而生起,這是就外在這一點而瞭解的。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有部談一切實有,
經部談分別心安立而有,
唯識談有阿賴耶識變現而有,
中觀談一切唯分別心假名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