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多傳源於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也作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意思〕: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
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於世俗禮。
圖片來源:
http://rickchen918.myweb.hinet.net/tibet-1.htm
轉載自:
http://blog.xuite.net/jones.yang076/bike/8047024?ref=rel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是西藏六世達賴,也是詩人倉央嘉措所作,是最為世人傳頌的一首情詩,也是他對自己的發問。
在出家前倉央嘉措就已經有了心儀的對象,並深愛著她,當他的老師五世班禪要為他受比丘戒時,倉央嘉措堅決不從,並且還要求老師一併收回此前所受的出家戒和沙彌戒。他說:「 若不能交回以前所受出家戒及沙彌戒,我將面向紮什倫布寺而自殺。二者當中,請擇其一!」
活佛尚且要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何況你我凡夫俗子。世間哪有雙全法,但是世間確有抉擇的偉大勇氣,毫無所畏的承擔,及愛戀一個人的無盡深情!
倉央嘉措為了自己所愛,近乎固執的勇往直前,不惜承擔世人的罵名,但是他為情愛的自由,亦不惜放棄及犧牲一切。毫無疑問地,倉央嘉措為自己做了最佳解答。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轉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我一次又一次轉山
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你相見」
「壓根沒見最好,也省得情思縈繞。原來不熟也好,就不會這般顛倒。」
「我觀修的喇嘛的臉面,卻不能在心中顯現;
沒觀修的情人容顏,卻在心中明朗地映見。」
也唯有倉央嘉措的至情至性,能夠如此狂放直接的表露對心上人的愛戀,這般地驚豔絕美,卻毫無一絲的矯揉虛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