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見解_視師如佛
尊者1993對西方弟子的開示裡面提到:
別解脫戒沒說視善知識如佛,大乘菩薩道說視善知識為等同佛的具力業門 (是從具力業門的角度去解釋),主修無上密 (就是現在的程度的主修不是五部大論, 或者菩提道次第廣論, 而是主修密宗道次第廣論及升起次第, 圓滿次第), 這個時候才適合運用視師如佛, 把上師的一切都視為圓滿的示現。
尊者提到,就算一位上師證量再高,在現在這個年代,不適合像過去一些眾生別相的祖師,示現一些太奇怪的教導方式,所以如果有遇到這種情形,要去制止, 因為對於整體教法有傷害。
尊者說,如果你的上師交代你去不如法的事,應該要用教理去跟上師解釋為什麼你做不到,如果上師不能接受的話,就打包走人吧。
尊者繼續提到,如果有人看到我(尊者)犯錯,就應該明確的說出來。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樣很叛逆,不過我想,如果我們大家都秉持這種精神的話,今天我們就不會面臨那麼多的問題。
尊者說,我自己這生有許多的老師,我根本無法接受要把他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圓滿的,我的十六位(主要的)老師裡面,其中兩個為了爭奪西藏政權, 甚至還動用軍隊。
我非常尊重這兩位善知識,不過我還直接跟他們說,你們這麼做不如法。為了整體的佛教利益,整體的佛教利益, 比任何一位上師重要,為了整體的佛教利益,如果必須要公開的批評一位上師的話,就必須以純正的發心去做。
“菩提心20頌”裡面提到,如果以清淨的動機去行持任何事,是沒有過失的,
經論中提到,我們無法確認誰是菩薩,誰不是;因此我們誰也不應該批評。可是呢,從這個角度去看,毛澤東也可能是菩薩, 所以我們也不應該批評他。
可是從西藏獨立的角度來看,我不可能說他是好人,因為他毀了我們的宗教和國家!因此我必須站出來批評他!這兩者之間,並無相違(經論說不要批評任何人, 以及尊者為了教法批評毛澤東這件事。
這則1993年的開示實在講的太好了,尊者說,批評自己上師的關鍵,是在於批評他的行為,而不是他這個 “人” 怎樣,可以在批評一個人的行為的同時,保持對於這個人的尊重 - 一個人有些不圓滿的地方,不代表他整個人都沒好處。如果用這種方式批評,那就毫無墮落地獄的風險,關鍵在於自己的動機,如果是為了報復或者因為瞋心而批評 這就錯了。
反之,如果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不站出來說話,他們的行為會繼續毀壞佛法,這個時候,如果自己選擇保持沈默, 這是錯的。
法王對「視師如佛」的教誡
譯自達賴喇嘛之《修道三要註釋》
佛陀開示:
「比丘與智者,當善觀我語,如鍊截磨金,信受非唯敬。」
意即接受教法,不能依靠盲目信仰,必須透過理智抉擇,就像買金子的人須先鑑定金子的純度一樣。
本文摘自法王之「修道三要註釋」,主要是針對「視師如佛」此一殊勝教法,提示學佛弟子應以何態度面對。法王指出:「把上師的一切行爲看成完美,如果不透過正確的抉擇,很容易變成上師及弟子的毒藥。」
法王開示:身為弟子,若以智慧,善巧地表達對師長的信心和恭敬,固然會有極大功效,但是,如果單有信心而無智慧指引,則易產生煩惱,乃至斷送法身慧命。故「視師如佛」應以謹慎的理智和聖教量去加以辨別,切莫過分迷信和無條件信受!
上師如果利用密宗上師三昧耶戒來愚弄
虔誠並無知的弟子,卻於弟子處獲得他所要的好處(不管他要的是名聞利養或是淫欲),這種行為就像是把地獄中的滾熱銅汁硬灌入弟子的肚子裡一樣。所以做為一個佛弟子,依止上師一定要依理智和佛之正見來作主要的引導。如果弟子不具備這樣的善巧方便,是絕對無法在佛法上獲得證悟的
弟子在正式依止上師之前,一定要對上
師作全面的觀察,乃至於只須以世俗的看法,把上師看作佛陀的代表,而不須認為他是真正的佛陀。至於「把上師的一切行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這個教法,則留到修學無上瑜伽密法時才全面運用它,那時這個教法就有新的意義了。因為修學密乘(尤其是無上瑜伽密)中有一個主要的本尊瑜伽法,就是將整個世間看成佛的壇城,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此時在每一個人都是佛的情況下,上師反而不是佛,這豈不是既荒謬又可笑嗎?
佛法在西藏已廣泛的流傳,又由於歷代
上師們的慈悲,一般西藏人對佛法都能普遍生起很大信心,即使是一塊小紅布,他們也能把它視為真實的僧伽(註:西藏出家人的袈裟是紅色的)。對他們來説,修習「把上師的一切行為都看成十全十美」的這個教法是不大困難的,所以淨化傳承教法的責任就完全落在上師的手裡。但是很不幸的是(許多上師不但不這麼想),反而被這所謂「視師行為皆完美」的教法所寵壞。事實上, 一個越被人恭敬的人,應當越加謙遜才對,但這個理論有時卻變成反面。所以一個(真正發菩提心的)上師,必須時常很小心的防護自己,並牢記種敦巴的話。種敦巴説:「修行者應當利用別人對你的恭敬,而發展你的謙虛。」這是做上師的責任。
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避免把佛法或佛法中心用於攫取無用的權力、情緒化的野心或毫無價值的名聲。我們的目標不是把這個中心辦成著名的機構,而是要把它辦成簡單、寧靜、返璞歸真的處所。惟有這樣,這個中心才能給任何與它結緣者的心靈帶來真正的利益。
尊勝 多智欽 · 特巴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