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本緣
資料來源:話說水月
禪不在坐,亦不在不坐,正念當下即是禪。浮光掠影中,看住呼吸,照顧腳下。
佛教八宗,各門各派教理繁多,或老實念佛一心不亂,或少欲知足戒行頭陀,也有的閉目斂心直指人心,雖方便有多門,最終歸元無二路,同以契入佛法真如實相為目標。
何謂真理實相?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
如何不落入二邊,《大智度論》卷六,文殊師利菩薩以過去世因緣,作為學佛求法眾生之殷鑑。
過去有兩比丘,一位名叫喜根,另一位叫勝意。
喜根法師不捨世法,亦不分別善惡,告知弟子世間諸法萬象即是真如實相,教弟子入一相智,時弟子於諸境界法忍不動。
勝意法師持戒清淨,行十二頭陀,得四禪、四無色定,其弟子頓根喜分別外境,時時隨境而轉,內心躍動。
勝意法師至喜根弟子處,宣說持戒、少欲、知足,行頭陀行,閑處禪寂的種種功德和修行法門。並詆毀喜根:此人說法,教人入邪見中,說婬欲、瞋恚、愚癡,無所罣礙相,是旁門外道,非清淨梵行。
喜根弟子得法忍,問勝意:大德,什麼是婬欲相?
勝意:是煩惱相。
喜根弟子問:婬欲煩惱,在內心嗎?或是在外?
勝意:婬欲煩惱不在內,不在外,若在內,不應由外因緣生;若在外,於我不相干更不應惱我。
喜根弟子:若婬欲非內、非外、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是法即不生不滅,若無生滅,相空無所有,如何為之煩惱?
勝意聽其所說,內心不喜無法作答,便從座而起說道:喜根多欺誑眾人邪道中!回去精舍時,集眾對弟子說道:要知道喜根法師為人狂妄,說法令人入邪道中,因為他教導弟子一切諸法皆是無礙相。
喜根知此,思維:此人起大瞋恨心,必墮惡道,我今為說甚深法,令作後世佛道因緣。於是集眾開示道:淫慾即是道,瞋恚、愚痴亦如是,若有人於此起分別心,是人遠離佛道。此三種相是平等法,何為呢?因為淫慾、瞋恚、愚痴相本來就不生不滅,既是本來不生何來煩惱,若人於此三種境界染著、計較、分別,便是作惡道因緣,既知此三種法本無不生,何令生起,造作有為法。若見有為法和無為法的不一不異相,萬法皆平等一如,即是超勝成佛道的境界。
是時勝意因毀謗身陷地獄受無量苦報,罪畢出生人中,七十四萬世常被毀謗,無量劫來不聞佛名字。後罪業轉薄得聞佛法,出家修行又捨戒,如是六萬三千世常捨戒,愚鈍不明。喜根菩薩於東方過十億佛土做佛,其淨土名寶嚴,佛號光踰日明王。
文殊師利菩薩:當時,勝意比丘即是我身,我觀當時受無量苦報。是故,若有人求佛道,不應破諸法相而懷瞋恨之心。
佛陀問文殊師利菩薩:你當時聽聞喜根菩薩開示佛法,得到何等利益?
文殊師利菩薩:當時因聽聞開示,得受苦罪畢,後世世利根智慧,能解甚深佛法,巧說佛法深義,於諸菩薩中最為第一。
世間萬法一相無相,一切皆人為造作而有差別相,泯除能起分別煩惱的心意識,佛法中道實相常駐不離。如僧璨大師: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頭陀行
佛教語。指佛教僧侶行頭陀時,應遵守的住空閒處、常乞食、著百衲衣等十二項苦行。
《佛說十二頭陀經》中佛告迦葉:「阿蘭若比丘,遠離二著,形心清淨,行頭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
一者在阿蘭若處
二者常行乞食
三者次第乞食
四者受一食法
五者節量食
六者中後不得飲漿
七者著弊納衣
八者但三衣
九者塚間住
十者樹下止
十一者露地坐
十二者但坐不臥。」
頭陀行又稱二時頭陀,指春秋兩個季節行持,是僧人外出行菩薩道。
《梵網經菩薩戒》:若佛子,常應二時頭陀,冬夏坐禪,結夏安居。常用楊枝、澡豆、三衣、瓶、缽、坐具、錫杖、香爐、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形像。而菩薩行頭陀時及游方時,行來百里千里,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頭陀者從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
《增一阿含經》佛言:其有歎說諸頭陀行者,則為歎說我已,所以然者,我恒歎說諸頭陀行;其有毀辱諸頭陀行者,則為毀辱我已。我今教諸比丘,當如大迦葉所行,無有漏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