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用佛陀教導的方法
轉變心靈的人
面對人生挑戰時的快樂妙計
圖滇悲桑格西-著
如性法師-審訂
吳翠雯-譯
08【隨身帶著】
只要能持續
就會像滴水穿石般蓄積非常強大的能力
所以
就算無法非常努力
也要能咬牙繼續
P116
一、 目標隨時在
1.
願我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人的任何利益,都能不求任何回報地成辦它。
2.
本來跟我差異不大的人,已有百千萬億人已經成佛、正在成佛、將要成佛。若我也努力,沒理由不能成佛。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
大家真的相信自己可以成佛嗎?還是覺得遙不可及?
同學:學習廣論前完全沒概念,
學習廣論後,聽師父這樣說:驚~
持續學習至今,好像聽得到,但摸不到,似近似遠
助人受挫時 ( 確定不見得是菩提心的前提 ),
就覺得,好似非成佛不可,
因為,才能知道症狀,對症下藥,給予幫忙
以上誠實報告
性弘法師:自己痛苦的時候會想成佛,還是不要苦就好?
同學:會想不要苦就好,常常忘記要依緣發心!!
性弘法師:說得很好
3.
盡力幫助他人,不僅展現了人的天性,也是使人生有意義的最好方法。
4.
那些可愛的人,已經有好多人愛了,與其擠著去湊熱鬧,不如去愛那些不可愛的人吧!那些長得醜、行為惡劣、誰都不愛的人,就由我來試試看吧!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
愛那些不好愛的人,真的是大大的功課
同學說:常常忘記要依「緣」發心
法師:修慈悲心,觀察不好愛的人,還是現在是造作之後被愛的因,還是不被愛的因?大部分被忽略的人,會一直無自主的造作不被愛的因
5.
盡力去利益他人吧!不但能讓他人獲益,而且也是自己獲得安樂的根本。
6.
你要利益的一切有情不在遠方。所謂利益一切有情,並不是等一切有情都到齊了,然後你一口氣地利益他們;要從一一利益每個人開始,最終才有辦法利益一切有情。因此,就從你身邊的父母、祖父母、公婆、岳父母開始,利益一切有情吧!
7.
這回,好不容易暫時脫離無暇,暫時擁有了學佛的順緣。因此,這回我是來學佛的。這回的時間是學佛的時間,這回的機會是學佛的機會。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
善用時間
8.
學佛人追求的安樂,有由近而遠、由小而大幾種不同的層次。要設法看得遠一點、大一點。因為,愈耽著於眼前的安樂,就愈容易錯過究竟的安樂;愈著眼於小小的目標,就愈容易失去大大的成果。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看的大一點,長遠一點,是快樂的
9.
只要還未從愚痴大夢醒來,在六道中受苦的夢境就不會結束。不過這句話,沒人解釋就不會真正聽懂。
10.
為了集資淨罪你可以做大禮拜;若因為身體狀況做不了,可以去持咒;若不能持咒,還有很多其他的替代方案。但是,為了解脫與成佛,一定要學空性,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
愚癡大夢導致我們的受苦,是對無明現象的最好解釋
11.
菩提心是佛果的種子,這句話有充分的理路與經典根據。因此,若不在菩提心上積極努力,其他無論做得再多,就像拚命在沒有種子的田裡澆水,絕不可能開花結果。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一定要學空性是師長對弟子負責的態度
同學:對於,想發 / 已發,菩提心的學修者是否也是傷害
法師:敵人就是讓你氣到變成他
同學:佛陀就是讓你慈悲到變成祂
把自己的敵人當成讓自己學習慈悲的增上因,我努力學習中
只能自己努力對境時,選擇向上或向下的路。
措尼仁波切《覺醒一瞬間》p.303
我們需要有些解脫自在的經驗及體會,否則自信無從發生。
要解脫什麼呢?從念頭中解脫。
什麼是念頭?念頭是一種習慣傾向。
什麼是習慣傾向?業力!
業力與習慣傾向這兩者,被稱為「迷惑經驗」。
這就是我們要去獲得解脫的。
法師:從念頭的執著中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