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裡的溫暖
2018慈誠羅珠堪布全球弘法行 日本站
去年初春,
慈誠羅珠堪布首次訪日,
為藏傳佛教與日本佛教的交流互動
開創了殊勝緣起。
2018年的元旦剛過,
堪布再次來到日本,
與當地佛教界友好交流,
並為日本的各界人士帶來了
七場精彩的主題演講。
什麼是真實的佛法? 學佛到底怎麼學? 生活中如何禪修? 堪布睿智、幽默的演講如同冬日暖陽,為日本的各界人士驅散心中迷霧,照亮修行之路。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心也需要鍛煉。 」
「很多人覺得佛教不關心現世生活,只關心來世。
其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我們學到了佛教的智慧和慈悲以後,
對現世和來世都有很大的説明。
這個説明當下就能感覺到,
不需要等到下一世或幾百年幾千年之後。 」
「一桶被泥土污染的渾水,
只要放著不動,等泥土沉澱,
它自己就可以變得純潔。 」
「我們每個人的心就像水一樣,只要不去擾亂它,
各種煩惱、雜念就會像渾水沉澱一樣自動離開,
心的本性逐漸顯現出來,非常純潔。 」
學佛到底怎樣學?
「燒香拜佛和求佛保佑,這些都不是學佛。
學佛,就是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學習什麼呢? 就是兩個字:『智悲』,
即佛的智慧和慈悲,這是大乘佛教的核心。
怎麼學呢? 概括地講就是:聞、思、修、行。 」
「人們以為佛教的『解脫』遙不可及,
是幾千年幾萬年以後的事。
其實『解脫』有很多種。
我們學佛還可以得到當下的解脫、生活中的解脫,
就像喝水可以解渴、吃飯可以充饑,
是非常真實、非常實在的。 」
什麼是真實的佛法?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個看起來很佛教化的思想其實是一個自然規律。
釋迦牟尼佛只是發現這個規律而已,
他不是創造者,而是發現者。 」
「所有的執著最終都要放下。
但一開始的時候,該有的執著是要有的。
比如我們要去打坐修禪、念佛、做善事,
這也是執著,
但如果連這些執著都沒有了,
就沒辦法修行了。
最後,當你的境界特別高的時候,
就可以放下所有的執著。 」
「如果發生車禍才去買車險,
如果生病了才去買醫療險,
保險公司不會賣給你。
所以,你要提前做好一切準備。
在享受現在的同時,一定要為未來考慮,
這樣才能得到長遠的幸福快樂。 」
「學佛不是做苦行僧。
佛教不會讓你離開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你的外表、你的生活可以非常現代化,
物質方面可以很豐富很時尚,
同時你還可以是一個非常棒的佛教徒。 」
慈悲心有三種境界 :
世俗的愛心、四無量心(慈悲喜舍)、菩提心。
這是學習大乘佛教的必經之路。 」
「很多人以為,
菩薩就是寺廟裡的繪畫或雕像,其實不是。
菩薩,是有菩提心的人。
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成為菩薩。 」
在7場精彩的弘法演講中,面對熱情的聽眾和五花八門的提問,堪布從容作答,妙語如珠。 談笑間,各種困惑疑問輕鬆化解,聽眾們在歡笑聲中共沾法益,感悟生命真諦。
霧散雪霽、冬去春來,祈願美麗的櫻花之國更添菩提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