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梭巴仁波切/開示
療癒必然源自我們的心,而非源自身,
所以了解心性非常重要。
心自性清淨,
意思是說,心和心的過失─
煩惱和無明障不是一體的。
我們內心所有的過失─
自私、無明、瞋、貪、罪惡及其它的煩惱,
都是暫時而非恆常、永續的。
既然我們的苦因─煩惱和無明障是暫時的,
苦也是暫時的。
而且,心不是真實存在或從自己方面存在的。
心的這個特性又稱為佛性。
它賦予我們徹底解脫、成佛的潛能,
使我們得以解脫包括疾病在內的一切苦及苦因,
還可以隨心所欲地達成任何的安樂─
包括佛果的無比安樂。
既然心具足這一切潛能,
我們沒有必要感到沮喪、無望。
我們並不是註定永遠要經歷困境。
我們有不可思議的自由,
可以隨心所欲地開展我們的心。
問題只是在於找到正確的途徑,運用內心的潛能。
雖然許多人不相信前生和來世,
問題是從來沒有人確實證明過前世和來生不存在。
另一方面,很多人明瞭前生存在,因為他們記得非常清楚,
就像我們記得昨天做過的事一樣。
他們了知轉世的真相,
因為他們的心力足以見到前生和來世。
一般來說,開展我們對於內心的認識,
是實際解決困境之道。
我們首先必須找出困境的根源,
因為只有在那之後,我們才有可能止息困境,
而且保障我們永遠不再遭遇困境。
我們也有必要全盤認識我們的困境。
否則,假如我們只看得到困境的局部,
我們觀念中的解脫將是非常局限的。
療癒心
療癒我們的心關係重大。
否則,我們無有始際的困境,將會沒完沒了。
我們或許會用藥物或其它外在的途徑治療某一種疾病,
但是除非療癒我們的心,
否則疾病還會再復發。
如果我們完全不去設法療癒我們的心,
總是會有再度造下病因的危險
我們會重複同樣的行為,造成身體不健康。
那樣一來,我們來世甚至就在今生還會罹患同樣的疾病。
透過外在途徑治療疾病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因為病因不是外在的。
細菌、病毒、魑魅等或許會形成疾病的外緣,
其實,疾病本身沒有外因。
然而西方人往往把某一種疾病外在的助緣視為病因。
其實,病因不是外在的;
病因是在內心
我們不妨說,心即是病因。
疾病源自我們的自我愛惜、無明、貪、瞋和其它煩惱,
以及由這些惡念所發動的惡業。
我們的惡念和惡業在內心留下習氣,
之後習氣呈現為疾病或其它的困境。
同時,習氣也可能再引生煩惱和惡業。
身體的徵候必然有其生理上的因,
而生理上的因是內因促成的
是惡念和惡業留在內心的習氣使然。
要充分了解疾病,我們有必要了解這個內因
內因才是真正的病因,
而且內因還會造就疾病生理上的助緣。
只要我們忽略了內因,
就沒有辦法真正把病治好。
我們必須研究疾病如何形成,
並認知病因是在內心。
一旦我們認知了這一點,自然會瞭解,
療癒疾病也必須從內心著手。
健康和一個人日常生活的心態─維持積極心態的能力大有關係。
雖然外在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身體的疾病,
我們還需要服用內藥,才能療除病因,
保障我們永遠不會再患病。
什麼是內藥呢?
禪修!
禪修是運用我們自己的心
我們良善、積極的心態療癒自己。
我們不應當把「療癒」的定義,
局限在從某一個特定的疾病中康復。
「療癒」應當涵蓋療除所有的困境及困境因。
既然疾病和其它所有的困境,
都是留在我們內心的惡習氣造成的,
我們也必須從內心著手,才能療除困境因。
「禪修」不過是就「處理我們的心」安立的名言。
禪修是最好的療法,
因為它沒有副作用。
既然苦樂來自我們自己的心,
禪修才是療癒的關鍵。
禪修是息除苦因並創造樂因唯一的途徑;
這必須透過內心才辦得到,
不可能靠任何外在的途徑成辦。
光靠藥物或一個簡單的觀想,
或許治得好某一個疾病,
卻不足以療癒心。
除了透過禪修之外,
不可能同時療除疾病和病因。
在禪修中,我們自己的積極心態成為內藥,
療癒我們的心,而且療除我們所有的困境因。
疾病和人生其它一切困境,
都是病態的心造成的。
凡是困擾我們,令我們不安樂的心行,便是病態的心。
不健康的身體,來自病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