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法名 德蘭根迥 龍欽寧提
佛法不是炒作
很多時候,對於很多人來說,佛法已經成為一種學術研究。講出離心、菩提心都可以滔滔不絕,但若要真正落實於實際修持,就是困難重重。佛法的講聞和聽受很多,但聽聞之後的修持卻極少,這就是件很麻煩的事,這會導致很多問題:
有人明明白白知道了佛法所講的因果取捨道理,卻依然無視因果,造作惡業,這真是最大的愚癡和邪見。聽聞了佛法不去修就是鸚鵡,對解脫不會有任何作用。
現在很多地方把佛法變成了炒作,對聽聞者的信心和意樂不做任何觀察,到處隨意地演講佛法、研討佛法,這樣佛法會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會隨著時代潮流的變化而有興衰沉浮的遷變。這樣一來,把佛法作為終生修持所依的人將越來越少。要知道,佛法不是文化、不是宗教、甚至不單純是一種信仰,而是一條真實可以引領佛法修行人獲得覺悟的道。
很多人把學佛當成社交,以學佛的形式來做生意。他們打著佛教的旗號去籠絡佛教徒的信賴,進入到佛教徒圈子內,一起皈依、學習等。如此大概半年,就開始經營私利,做起了自己的買賣。
學佛不是傳銷
現在的人,精神世界大多空虛蒼白,令其無法對生活感到幸福知足,便到處找刺激,很多人開始把目標轉移到佛教上來。這些人來學佛,不是因為信仰,不是尋求解脫,更不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就是想在「佛教徒」的身份上,在「佛教徒」的活動中,去得到一種新鮮感帶來的刺激。
同時,因為佛教團體講究信任互助、善良、愛心,所以如果這些人有利益的企圖,那麼在這個團體中,只要開口求助,就能輕易獲得回報。基本上,由於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潛伏在佛教團體內部,利用學佛關係做生意的現象屢見不鮮。
而這樣會對這個團體的學佛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因為只要有了這一個人的負面引導,慢慢地,大家聚在一起不再是為了聽課共修,而是會閒聊家常,交流某產品的使用心得,建立世間的感情關係,佛法共修變成毫無意義的世間聚會。所以,居士們一定要堅決抵制蔓延到學佛團體內部來的傳銷、產品銷售,保護自己珍貴的學佛因緣。
別用佛法做包裝
當今什麼亂七八糟的傳銷、禪修、看病、泡妞等等,全部用佛法作為包裝。佛法本是特別清淨的水,誰喝就能解渴。但現在水裡夾雜著各種污染、各種垃圾,成為了誰喝就不健康的水,更別提解渴。
本身學佛的人特別善良,像我一樣的人依靠佛法的各種包裝,導致很多人指責佛法。為什麼指責呢?本來水是沒有問題的,往往出了問題人們喜歡先指責這個水,而不會想是垃圾導致水出問題。所以要指責就指責現在的人,不能直接怪佛法。
純淨的佛法由於人的欲望,遭來很多人的指責與攻擊,實在可惜。希望所有的人能清醒一點,學佛修行不是為升官發財用的,是要解脫!
別把佛法當知識
什麼叫法沒有加持?學習佛法之後沒有感覺,沒有改變,佛法似乎失去作用。
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佛法本身失效了,而是由於人們對佛法喪失了希求心和恭敬心,而這兩者正是讓我們從佛法中領受加持的源泉。
如今,獲得佛法的途徑越來越便利,佛法演講的宣傳海報像電影海報一樣常見。佛法已然是唾手可得,並可以隨意評判。如此,怎麼可能激發出人們的希求心和恭敬心呢?
每一個佛弟子,都應注意,不要利用佛法來做輪回的事,不要把佛法當做知識來聞思學習。佛法,是我們在死亡來臨時唯一能依靠的洲島、明燈,是唯一能在這個時刻幫到我們的。
而真正的修行境界,也是在死亡、生病,不順利時才能體現出來。平常風調雨順、吃飽穿暖舒適愜意的時候,不論在家出家,不論有無修行,所有人看起來都一樣。而一旦變故、病痛、乃至死亡來臨,真正的修行人,因為內心有修行佛法的力量,面對這些逆境,他會依舊坦然處之、祈禱三寶、按佛法的要求行持。反過來,如果沒有修行,當遭遇困境違緣時,所謂的「佛教徒」反而會比一般人表現更差。
故而對於佛法,一定要實修實證。
以前的祖師上師們都說:
一定要無所不用其極的發起菩提心
若生起了菩提心
它自己會累積資糧、它自己會消除罪障;
如果要再增加的話
它也會讓身體健康、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這也是我們學習經論的主要用意!
觀音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