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是以佛智慧為體。
通常在講大乘經辨明體性的時候,都會說大乘經以實相為體。就像金子造的各種事物,比如金碗、金盆、金首飾、金佛像等等,都是以金子為體性,就是這些事相都是由金子的體而顯現。同樣地,一切事、一切相、一切用都是由實相本體而現。就像波都是由水而來、器都是由金而現,一切法都是以實相為體。
那麼結合在淨土法門上來說,這個彌陀願海的法是以什麼為體呢?
是以彌陀的智慧為體,因此甚深不可思議。也就是說,極樂淨土的莊嚴就是由彌陀的智慧和悲願不可思議的力用而流現。智慧是它的本源,因為一切事相就是從這個理體—彌陀的真如本心所現,所以事就是理,相就是性,一切功德莊嚴就是佛的法身智慧,因此一一都不可思議。為此,釋迦佛和十方諸佛一致讚歎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
蘧庵大師這樣顯示淨土法門的妙體:「瓊林玉沼,直顯於心源;壽量光明,全彰於自性。」這就是說,一切蓮池、寶林等的依報莊嚴,都是由心的本源而直接變化顯現;一切壽量、光明等的正報莊嚴,也全是由自性的力用自然顯現。「心源」和「自性」是一個意思,這就說出了淨土法以法身智慧為體。《往生論》中也是用一句話點明淨土法門的理體:一切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都攝入一法句,即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蓮池大師也說:「心即是土,則一念無為,而不妨池樓鳥樹昭布森列,眾生信樂,隨願往生。土即是心,則七寶莊嚴,而不妨全體空寂,不立一塵,實無眾生生彼國者。則心境理事,互相融攝,而為教體也。」)
這都是在指示淨土法的妙體。淨土的莊嚴都是由佛智慧所現,莊嚴是事、是相用,真心是理、是妙體。既然是由理而顯現事,那就不是理外的事;既然是由體起的妙用,那就不是體外的用,這樣就知道體用一如、理事無礙、性相不二,不能認為是分開來的法。
這裡,認識法的本體,就是認到了根本、根源。以這個認識,你會開始明白淨土莊嚴全部歸入到理體中,就是一個不二的法,就是清淨,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樣把事歸入理、把相歸於性,就找到了淨土法的本源或妙體,這就是從末找到了本,從流發現了源,也叫「一本萬殊,萬殊一本」,舒卷開來是無量莊嚴,收攝起來是不二智慧,這樣你才知道《往生論》說的「一法句」「清淨句」的意思。
再反過來從體起用、由性顯相來說,那就有恆河沙數的妙相莊嚴、無盡無邊的事業流現,這叫「一本萬殊」,是從舒展上面說的。這樣就可以從國土、從色身講出無量的差別,比如彌陀住於寂光法性本體,應著機緣而顯現下三土——同居土、方便土、實報土的一切妙相;或者從彌陀法性身應眾生機感,流現無量的報身和化身顯現。以往生者的心有無量差別,佛就順應眾生的心現出所知量來,所以就有四土、九品各種顯現差別。
無論是國土的五塵莊嚴,佛色身的光明、音聲等莊嚴,都如量顯現,自然而然。而這一切莊嚴相都是佛真如妙心所現,所以都以佛智慧為體。也就是說,離開法身智慧,並沒有這些法的自體。
智圓法師《無量壽經大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