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出家日
原創:法名 德蘭根迥 龍欽寧提
2019年3月14日
藏曆正月初八
藥師佛節日
作何善惡成千倍
農曆二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出家的意義
致出家人
你們不顧家人反對來到這裡,得罪了這麼多親人、朋友,這麼辛苦,目的是為了解脫和利益眾生,不是為了好吃懶做,不是為了名利。要為三界眾生成佛而修行。要想到眾生都是我的哥哥姐姐,都是親人。只要他們能成佛,我可以下地獄。不要總是為了我,「我不能吃虧,睡要睡最好的,吃要吃最好的」,這就是我執告訴我們的。你坑了別人就肥了我執,坑了自己就斷了我執。
我們要在這裡真正「發財」,也就是要解脫成佛。就像挖金子一樣,不需要說太多,埋頭堅持去做就會成功,就能挖到真正的「金子」。認為出了家就可以隨便拿居士們的東西和錢,感覺像銀行一樣,不當回事。沒有戒律沒有修行,現在這樣拿供養,以後必須要還的,不是還錢,是吞鐵水去還。出家人供養收多了就會障礙戒律和見解。當然,如果有菩提心還可以消信財,但菩提心不容易有。
希望所有的人要特別重視聞思修,珍惜因緣。聞思的法必須要用到心裡去,這樣才能斷除分別念,才能解脫。否則,心裡沒有佛法,剛出家時的新鮮感過了之後就很容易退失信心。要好好去修,多一點打坐。
現在我們能學佛,修行,這是幾萬、幾億個劫裡才有的一次機會,才有的成佛的因緣,特別難得。不要以為時間還多,比你老比你年輕的人都死過。這樣具足成佛因緣的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特別寶貴,要分秒必爭地去聞思修。住在這麼殊勝的地方不是為了睡懶覺,不是為了喝茶聊天,你們不要搞錯了。
如果一個出家人開始盤算,這次居士會給我多少錢的供養呢?那這樣的供養已然成為毒藥。佛陀開許出家人為了生存收取適當的供養,但並未開許儲蓄錢財。沒有證悟以前,出家人的錢財集聚多了,一定會思慮如何用這些錢來為自己積累功德。這也就意味著,他不會再繼續用心修行。這是一個佛弟子最大的損失。因為真正修行人的標準,不是現在人們所重視的弟子多少,寺院多少,而是,他在默默地用心修行。
如果供養一位成就者,居士能夠依靠供養殊勝福田而培植福報資糧,成就者能夠依靠收取供養而利益眾生,那當然是越多越好。但如果出家人自身沒有功德、沒有修行境界,就不要貪圖供養,過多的供養就是修行的障礙,會遮蔽修行人的智慧開顯。這樣不僅不能給居士增加福慧,反而會增加煩惱;一輛小貨車的載貨量是有限的,它無法裝載卡車的貨量,如若不然,不是拋錨就是翻車。
出家人,很容易為維護自己清淨修行的形象,變得虛偽。而這就是打開了地獄的大門。
走路,是為了別人讚歎我的威儀;放生,為可憐動物流淚,是為了別人讚歎我的慈悲;佈施,其實是強忍著心裡的吝嗇難捨,因為太想博得別人的讚歎;又或者,為了別人的讚美而受持戒律。比如,身強力壯的出家人遇到一個背著沉重行李,行走吃力的女孩,若要幫這個女孩其實毫無困難。但此時,他並沒有出於慈悲心,想不論別人如何看待,我作為出家人,有機會幫一個眾生就一定要幫。而是顧慮著,如果去幫這個女孩子,別人會不會認為我不清淨?會不會從此看不起我?最終,他也沒有伸出援手。
或許看起來,這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選擇,但卻真實反應出一個出家人的內心,究竟是以佛法為唯一準則,還是依舊以自己的「面子」為一切行為的核心。出家是為求道利生,千萬不要為了今生一時的「面子」,就把自己變成一個虛偽的可憐蟲,親手把自己送入三惡道。更何況,只要是偽裝,必定就有敗露的那一天。沒有可以永遠藏起來的尾巴,沒有可以一直維持的面具。其實,自己需要檢視自己的動機,只要確定自己是真心想幫助眾生,那就無需顧慮,只管坦然去做。
應當注意的是,要儘量減少與外界的聯繫。只有斷掉外在聯繫,自己內在的修行才有了一點希望。外在聯繫太多,心就無法安定。這樣帶來的是煩惱,和解脫沒有絲毫關係。比如,經常和居士聯繫,看見某某人不開心就去哄她,照顧她的情緒,每天都在看居士的臉色,因為怕得罪了居士就收不到供養。這已經不是一個修行的人,是很可怕的。
有人說沒有辦法,不得不聯繫。但事實上,只要你遠離了世間八法,自然可以辦到。
你們可能會說,我沒有世間八法,一點都沒有。或許你們的確是沒有想過自己要坐在高高的法座上接受信眾的供養和恭敬,但這不是真正遠離了八法,而只是沒有能力和福報去貪著大的世間名利。比如,認為我是一個出家人啊,我應該坐在居士前面,我應該走在居士面前等等。或者誇你就覺得很開心,罵你就覺得難過。對於生活中這些小事的在意,全部都是八法的表現。所謂世間八法是不分大小的,凡是在意世間的得失讚毀,都是八法。而只要還有這種在意,就是沒有看破世間,就還是會痛苦。
一談到實修,就覺得要有一個出家人的形象,要找一間寺院,才有修行的「樣子」。實修不是指穿出家人的衣服,不是指呆在寺院裡得過且過,實修是在於你的心,心受持佛法,心如法道行。外在的寺院只是一個助緣,真正的寺院是你的心。心裡裝進了佛法、眾生,你的心就是三寶所依的伽藍寺院;心裡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的功德,你的心就是能夠續佛慧命,度化眾生的莊嚴道場。
而現在學佛普遍是重視外在形式甚過內在意義。
放下對世間的貪染,盡可能地依止於寂靜處,以對佛法的赤誠之心,精進實修。唯有如此,解脫才有希望,利益眾生才不會遙遠。這是我的警告。
恭敬僧寶
致在家人
皈依僧寶,是指唯一以僧寶作為自己學佛修行的助伴,對僧寶恭敬皈依。從大乘來說,僧寶是指登地以上的聖者菩薩,從大小乘共同的承許來說,僧寶是指至少由四位比丘或比丘尼組成的僧團。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僧伽都是自己皈依的對境。
如果認為自己所見的僧人只是凡夫,故而隨意評論說,這個出家人好,那個出家人不好,顯宗的出家人好,密宗的出家人不好,此時你已經完全打破了皈依僧寶的承諾,是在造謗僧的惡業。不要說誹謗某個地方、某個宗派的出家人,哪怕僅僅是對一個出家人做誹謗,也已經破了皈依戒,因為你並沒有皈依全部的僧寶。
謗僧的罪業極重,而對真正具有菩提心的菩薩做誹謗,罪業更加嚴重。喬美仁波切在《極樂願文》中說,「誹謗一個有菩提心的菩薩,其罪業比殺害三界眾生更重。」
出家人捨棄世法,專心辦道,在這個群體中,必定有許多具備真實菩提心的菩薩。我們凡夫人看不出菩薩在什麼地方,又不培養自己對於僧眾的清淨心、恭敬心,而是以傲慢的態度去隨便評價、指責僧眾,那麼這無疑是在為自己鋪就通向地獄惡趣的道路。
在家與出家的區別
不在形象
出家和在家的區別,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區別並不看外在。不是穿上了紅色僧袍就是出家人,不是戴著念珠,或拿著轉經筒的就是佛教徒,也不是會念誦佛菩薩名號,就一定信仰三寶。而唯一只看內心。心中有沒有對三界輪回的出離,有沒有對眾生的慈悲心,這才是最重要的。佛教,對於心的重視和訓練超過其它任何宗教。如果我們只是從外在形象來判斷內道和外道,來區分出家和在家,那這是對佛教的誤解,更會對佛教造成傷害。
作為出家人,如果真的遵循佛陀的教導,有一顆利益眾生的心,就應當引導居士成為修行人,引導他去聞思、實修。學佛,是要修自己的精神,是要學佛陀的智慧。不是只幫出家人幹活,佛陀從沒有過這樣的教育。晉美林巴尊者說,「入於法之根基出離心,彼之荒地一般相續上,以修關要如若不耕耘,臨終捶胸後悔亦不及。」引導居士趨入佛門,實修出離心,才是一個出家人應當要做的,才符合佛陀的引導,才是解脫真正的根本所在,才能實實在在幫助居士解脫。
嘴巴的出家不是出家
心裡的出家才是真的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