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密宗次第
因緣如幻,世事無常。
2017年11月27日 (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十)
16時30分,
當代佛門耆宿,
一代高僧上夢下參長老于五臺山真容寺安詳舍報,
享壽一百零三歲,
僧臘八十七。
夢參長老年高德劭,道心如磐,
持律冰雪,畢生作育僧才,
演說大乘,蓮蹤遍佈五大洲,
攝受弟子無計數。
祈願長老不舍眾生,乘願再來。
【略說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說求上師、求灌頂,受這個灌頂、那個灌頂,我給大家略略說密宗次第。 如果你想受灌頂,沒有先修四加行,這灌頂不成立。 還有,我請的上師是喇嘛,喇嘛上師說的是藏話,他不會說普通話,你藏語不懂,當然經過翻譯,一翻走了樣子,你的灌頂也得不到。 還有就是說,在你求上師、求灌頂的時候,你修過四加行沒有? 十萬大頭你有沒有磕? 四加行的一種:磕十萬大頭。 然後念十萬百字明咒。
如果你修舊的法門,得念蓮花部的百字明咒;你修金剛部的,得念金剛部的百字明咒,並不是一樣的。 磕十萬大頭,恐怕我們受灌頂的道友們,小頭都沒磕十萬,何況大頭。 大頭得通身趴下去磕十萬大頭。 還得念十萬皈依頌,皈依頌是第一個念的,皈依是一切的根本,必須念完十萬皈依誦;之後修供養,供養十萬曼達,曼達供完了得要磕大頭懺悔過去的業障;之後就修持,念十萬百字明咒,就加持你一切魔障消失,完了你再修。
在西藏修學密宗的時候,沒有二十年的時間,你想受灌頂是不可能的,必須學二十年顯教,教理通達,你才能學密法,你可以去問問任何一位大喇嘛,說有個和尚他這樣說,西藏是不是真的這樣,你問問他。 不論他是格魯巴、甯瑪巴、薩迦巴、噶舉巴,不論哪一家,不修四加行,你得不到成就。 在漢地,每個上師教給我們灌頂,這叫結緣灌頂,結個緣吧。 結了緣,你也沒修,受過頂之後,你們離開壇場就還給上師,留在壇場,你並沒帶走,一樣也沒帶走。
學密先懺悔
我在西藏連參帶學大約十年,深深知道西藏本身並沒有說我是學密宗、什麼宗,這是傳到我們漢地,才給人家定說是密宗。 你有這個因緣,就是你的機,適合這一法,他就給你說這一法。 對其他的眾生來說,那就是秘密了;對你說,沒有秘密的。 懂得這涵義了,你就知道了。
我看到我們大陸上,30多歲的喇嘛、20來歲的喇嘛,也來傳法,這是惑人的! 有些人就願受惑嘛! 他不但沒做密,他連密宗院也沒住過,受幾個灌頂,也來灌頂,這不可以的! 還有,你要學密,第一個,懺罪。 他跟顯教一樣,也得懺悔。 不懺悔,你有業;有業,你怎麼學得進呢? 懺業,把業懺盡了才行。 懺悔在沒學正法的時候,也要學四加行。
這密宗的道友們,接觸的也都知道:磕十萬大頭,供十萬曼達。
我們很多的受了灌頂的,我說:「你學四加行沒有? 」
他說:「沒有。 」
我說:「什麼叫曼達,你知道嗎? 」
「不知道啊。 」
他連供十萬曼達名字都不知道。 還得念十萬百字明。 十萬百字明他分金剛部的、分蓮花部的。 修這四樣就夠嗎? 還得念十萬皈依頌。
在密宗,任何人開始修,前頭一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三寶。 不論念什麼、做什麼。 像我們上殿,最後散了,一定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連這個意思都沒做。 為什麼我們要經過學呢? 不學你怎麼知道? 你不知道,人家說「盲修瞎練」。
我講講菩提心,大家聽到也很多了,各地方講解的不同,我是根據密宗、顯宗。 你要問我是什麼宗,我沒有宗,我是釋迦牟尼佛那一宗。 如果要我分的話,我是釋迦牟尼佛宗。 我最初學的是華嚴五教,突然間又學天臺學四教。 學完四教了,又學戒律,學五教的時候,帶著學戒律。 後來跟弘一法師學了戒律,又學戒律,就只有大義。 然後學密宗,我不是真正想學密宗,想即生成佛,我是想瞭解這是怎麼回事。
我這個人有點鑽牛角尖,我跟哪一個老和尚學,跟誰學,我就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學佛法,我要親身來試驗一下。 學了密宗,我才知道什麼叫即生成佛,什麼叫受灌頂。 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啊,那是我們設立的。 我們叫人家「活佛」,西藏沒有「活佛」這一說,他是叫「祖別古」(藏語),「祖別古」就是轉世再來度眾生。
人家沒有說「我是活佛」,沒有這種說法。 說「我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就是佛再來了」,沒有啊。 我解除很多疑惑,到了西藏我才知道。 所謂密宗,西藏教義,跟我們一樣的。 不過西藏的教義有系統,有顯宗的次第,就是菩提道次第,有密宗次第,最後還有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到究竟,就是你現前一念心。 現在你跟大家說,他信嗎? 他不信啊! 只要你把現前一念心掌握明白了,時時對治煩惱,時時消滅煩惱,降伏煩惱,斷煩惱,你就成佛了,很簡單幾句話。
囉嗦起來,寫本書,三藏十二部,你去學嗎? 你越學越糊塗,鑽進去了就出不來了。 你必得一步一步地,不要要求很高深。 你要把你現前一念心時時觀照,別走錯路。 若在禪宗,畫了一個空的大圓,然後畫一頭牛,一個小牧童牽著那頭牛,時時地注意牽著那頭牛,要你的現前一念心時時注視,不要走樣,不要傷及禾苗,跟法性相違背的事一點都不做,很簡單。 圓滿次第是什麼,心心向著三寶,心心都是壇城。
必須學顯教
西藏佛教是從最初的祖師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蓮花生大士有蓮花部的四加行,格魯巴有格魯巴的四加行,噶舉巴、薩迦巴、甯瑪巴,各有各的四加行,都得修啊。 不論你學西藏的哪一派、哪一教義,都必須學顯教。 如果你沒有學過五大論,就修密宗,上師要跟你講清楚的。 我在西藏的時候,在三大寺學顯教,要二十年。 三大寺分成四個分院,依規定一個分院是一知人。 一個分院有幾十個「康村」,「康村」就是小院。 看你是哪個地方來的,就安排住在同一個小院。 例如「嘉絨康村」、「卓馬康村」、「紮上康村」,有蒙古來的,有青海來的,有西康來的,有漢地來的。
因為你們是同一個家庭來的,大家語言也通,互相障礙少。 小分院,就叫「康村」。 從你入了「康村」,入級度起,我們就掛了名了,屬於三大寺的人了。 這叫「級度」。 級度是年紀大的不收,不得超過十歲。 我是特殊的,我沒有修幾個月就退出了。 我那一班都是小孩,年紀大的跟你搗蛋,一直跟你開玩笑,你得用語言溝通。 學顯教,一年一班,進到第二十班。 畢業了,考格西,就像我們要考大學文憑。 之後,堪布批准了。
每天露天上課的時候,一班五十個人,分為好多堆,向十人圍攏一堆。 下雨也在那兒聽,不過,西藏下雨的時候很少。 一年升一班,一共有二十班。 你在「劄倉」、「中院」裡頭,考上格西了,「中院」許可你畢業。 按照規定,沙拉寺是五千位喇嘛,哲蚌寺是七千位喇嘛,噶當寺是三千位喇嘛。 但是後來都超出這個數位了,人非常多了。 之後再考試的時候,全寺都向你辯論,你一人坐在高座,大家提問題,那種問題不容易答覆啊。
我舉個例子,他們問你:「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佛? 」「是佛。 他成了佛,就是現在所知道的釋迦牟尼佛。 」「十法界,有沒有又是佛,又是人? 你怎麼分辯不行。 十法界,人是人,佛是佛,你怎麼盡分呢? 」你怎麼答覆? 口說不行,辯不行,你得引經論,《阿含經》怎麼說,《俱舍論》怎麼說,《大乘莊嚴經論》怎麼說,《現觀莊嚴論》怎麼說,《瑜伽師地論》怎麼說,你必須舉出來哪一哪一頁、多少行。
在西藏,不是我們講你們聽,他們是從小孩起就背,背完了上課了,沒有老師給你講。 一個學生站在中間,大家就提出問題來辯論。 你要是記錯了,那是多少頁、多少頁,之後,他們來羞你,大家就說你腦殼「地裡呢可樂松」(即增加他智慧)。 你太愚癡了,為了增長你的智慧,回去好好念。
在西藏,大家都是用背誦的。 你要是問他,他答覆如流,哪部經、多少行、多少頁。 你問我們漢僧,我們只講大義,根本不背,他們是全部背起來。 二十年畢業了,你背了許多經論。 你要是在考試的時候,誰問你,你都能答覆得了,那就不是一本經論可以面對的,需要融通許多經論。 他們問你這部經這麼說,那部經為什麼那麼說? 你必須融通起來,你要答哪部經怎麼說,你得舉事實例子,不是空口說話。 我要對我們這邊的道友提問題,我問你,哪部經、多少頁、多少行,你一個也答不出來。 你早忘了,哪有那個記性。
在西藏,你要講老師開示,得先舉出例子來,《瑜伽師地論》第二百二十頁,或者是多少行的那句話,我不太理解。 師父馬上就跟你答了。 如果他記不得,馬上就把經論拿出來,照那段經論給你答。 有的師父年紀大了起來記不得,他拿著經書一翻,馬上就給你答,是這樣的。 二十年畢業了,在「劄倉」考上了,又到全寺考上了,之後還有「大昭寺」。 「門郎欽波」,就是大昭寺的「門郎欽波」,全西藏的喇嘛都來。 你放「檔假」,「檔假」就是做法主。 就像玄奘法師在大那蘭陀寺,全印度的人,不論外道、佛道都來問你,你答覆吧。 如果答不出來怎麼辦呢? 砍腦殼。 如果有人把玄奘法師問住,他自顧把腦殼給你。 所以玄奘法師在印度出名,沒有一個提出問題能問倒他的,提問題的人不敢提了,沒有辦法。 要有這樣的智慧。
必須考上「阿榮巴格西」,三大寺才承認你是真正的格西。 或者起碼你得在你的寺院裡頭考上格西,你才能進入密宗院。 密宗院在拉薩市里叫小昭寺,密宗院不收多,僅收五百人。 到了密宗院,先學五年,你才能受灌頂。 你得能拿「糌巴」跟「麵粉」這麼一擔,就擔出個壇城來。 你要修行得有壇城。 大家受過灌頂,看見旁邊的壇城,這是喇嘛自己做的! 你得會做壇城。 你要不是學顯宗學得開智慧的話,你根本做不了。 你看西藏拿酥油做的花,到了臘月二十五,宗喀巴大師的生日,你可以到三大寺,去看喇嘛做的酥油花。 這樣學五年會做壇城了,才能夠受灌頂。
受了灌頂了就必須去閉關,最少三年,或者五年,或者十年。 閉了關,這個法修成功了,就可以了。 之後,你的本尊上師許可你給人家灌頂。 大家算一算,一共需要好多年? 顯宗二十年,你起碼得十歲,或者是五歲,二十年下來,已經二十歲了,最大的是三十五歲。 再到密宗院學五年,就四十歲了,再閉關,一出來起碼四、五十歲以上。 在西藏真正做一位「噶丹次巴」,或者大喇嘛,沒有六、七十歲以上的人是不可能的,他們的修學過程限制他了。
我到西藏去,知道兩位大德,那是西藏清末民初的聖人,一位是康薩仁波切,另一位是頗邦仁波切。 學密宗的人,很少不知道頗邦喀仁波切、不知道康薩仁波切,這是當代的修行人,再加上過去行苦行的密勒日巴。 西藏不分哪一派,真正有道德的是不分宗派。
大家已經知道密宗的大概情形。 當你受灌頂的時候,你考慮考慮 「我自己是什麼程度」。 當你受下來,「我念念咒也可以了,師父加持我,我念念」。
你受灌頂的時候,你起碼得持十萬遍。 從受灌頂的那天起,必須受持十萬遍,你才能做別的事兒。 如果這個基本要求沒有做到,受了灌頂,出來離開上師,灌頂就還給他了。 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你去幹什麼? 作秀去了! 種個善根而已,這是學密宗?
學佛法、聽到了、聞到了,就要思,之後就要修。 我們聽課的時候聽完了,回來有一段空閒的時間,自己沉思一下,把聽到的話,思惟一下。 不思惟,你一走就忘了。 經過這一段沉思,掌握住它的義理、精神,之後你才走,「重聞入于心,把聞聞自性」,聞不是耳朵啊,要入到你的內心。 入到內心你再翻出來。 我應當怎麼做? 對於今天所說的這些毛病,我有沒有? 有,我現在開始要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