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萬四千問 》
宗薩欽哲仁波切
因為當 業風 以某種方式吹起,人們就相聚。 有時無論你做什麼努力,這都難以改變。 我唯一做的就是發願——不管我被吹到、推去或拉來哪裡,無論怎樣我都能利益自他。
淺薄的虔誠心,受到一點輕微的打擊,就會全部瓦解;然而,理智的虔誠是無法被摧毀的。在你沿著修行之道前進的時候,無疑地,會遇到許多障礙;如果能明智地探討佛法的運作方法,了解自己在修些什麽?以及爲什麽這樣修?那麽當障礙發生的時候,你就不會失去信心了
法師指導:無論在裡面外面,經過考驗後依然對三寶,對師長的教法有信心修持下去,就是理智的虔誠,而非盲目的崇拜。
佛法現在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況,你會看到世界各處的廟建得越來越多,中心註冊得也越來越多,各種各樣的老師、上師也在全世界飛來飛去,你也看到更多,但這一切都不是佛教。真正的佛教是了解究竟的慈悲和智慧,有多少佛教徒知道呢?至少你知道佛教並不只是念一些咒或修某些儀軌。
~宗薩仁波切
許多對佛陀教法不甚了解的人認爲佛教是病態的,認爲佛教徒否定快樂,只想到痛苦,他們設想佛教徒排斥美麗及身體的享受,因爲這些是誘惑;佛教徒應該是純淨而節制的。事實上在悉達多的教法中,並不特別反對美麗和享樂甚于其它的任何概念,只要我們不認爲它們是真實存在的而迷失其中。
假如有一個農夫來到寺廟,爲了解救他免于做出更可怕的行爲,你不能告訴這個頭腦簡單、沒受過太多教育的農夫事實的真相。你最好跟他說:「嘿,聽好了,你最好別殺害任何生命,如果你殺害生命,就會下地獄。」我們必須給予這種象徵性的教授,但我們也得小心,不要讓這些象徵性的開示變成真正的教授。如今的問題是,象徵性的教授被認爲比真正的教授還珍貴。這就是爲什麽大家如此熱愛這些黃帽、紅帽、或是傳承,這些都是比較象徵性的東西;然而,實相才是重點。
~宗薩仁波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