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幸運的 》
P113
視痛苦為修道的嚮導
不管痛苦是怎麼展現,都是修持道上的嚮導,
能究竟指引我們發現它的源頭。
直接面對痛苦,就能開始運用它,而不是被它所利用。
《自心伏藏》 2月6日法語開示
快樂手冊
當悲心開展時,
我們見到所有眾生都是平等的,
每一位眾生都想要快樂。
卡盧仁波切
《佛法宛如日月光,無偏照耀有情眾》
我們很容易自以為是唯一在受苦的人,而別人在出生時都領到一本快樂手冊,就像先前提到的。我們出生時出了點狀況,所以從未拿到這本手冊。
我曾經跟別人一樣也搞錯了。年輕的時候,我幾乎一直處在焦慮中,我覺得寂寞、脆弱和愚蠢。
可是,當我開始修持慈悲時,我發現那種孤立感開始減弱,也逐漸變得有自信,甚至覺得自己是「有用」的人。我瞭解到自己不是唯一感到害怕和脆弱的人。
後來,我發現:
顧及別人的幸福,對於發掘自心的平靜很重要。
明就仁波切 《你是幸運的》P190
快樂手冊(二)
一旦透過赤裸專注於體驗而能穩定自心時,
我們就可以把專注力更打開一些。
我們可以用佛教傳統中的「慈悲修持」,
消融「獨立存在的自我與他人」的迷惑。
用現代話說,這個修持相當於「同理心」:
「認同」與「理解」別人的一種能力。
明就仁波切《你是幸運的》P190-191
快樂手冊(三)
許多人問,
為什麼「同理心」的修持稱為「慈悲」呢?
為什麼不是其他的名稱呢?
根據佛教的理論,「同理心」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慈」:
就是希望眾生在此生都能得到快樂,我們為了此目的而努力;
另一個是「悲」:
就是我們努力幫助眾生拔除他們因為不認識自身的根本本性而產生的痛苦。
「渴望快樂」和「從痛苦中解脫」
是所有存在的生命體所關心的兩件事。
明就仁波切《你是幸運的》P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