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乘」怎樣看待「凈土法門」?
宗薩仁波切
問:「金剛乘」怎樣看待「凈土法門」➀?對於發願往生凈土的人,「金剛乘」是否也提供了有效的修持方法?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在很多方面,「凈土的修法」和「金剛乘」非常接近,因為「金剛乘」裡也討論凈土、凈觀➁等。或許只有一點點區別,比如在「凈土法門」裡,到達凈土差不多是一個物理過程——你發願往生凈土並為此修行;然而「金剛乘」裡,它更加像是對凈土的發現和認識,凈土就在這裡,就在你讀著這本書的地方。
➀ 凈土(梵Sukhavati,英Pure Land/Buddha Field):
狹義上講,凈土是由佛或大菩薩顯現的佛剎。通過清凈的信心、具足的福德及專一的決心,修行者可以在轉生中陰的階段重生於凈土。
廣義上講,凈土是智慧的清凈顯現。
➁ 凈觀(英Pure Perception):「金剛乘」視外境為佛剎、視自他為本尊、視音聲為咒語、視思想為智慧之展現的觀點。
問:您對「凈土宗」的弟子有什麼建議嗎?如果把「金剛乘」和「凈土宗」的方法結合到一起來修,是否可以更快地去到凈土?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修行者不一定要同時修持兩種法門以迅速往生凈土。但是如果兩種法門都有,有點像是帶了一塊額外的電池。
修持「凈土法門」靠的是虔誠與信心。那些希望往生凈土的人必須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為此,修行者必須對我們習慣性的懷疑生起懷疑。
當我們面向西方睜開雙眼時,我們無法當下見到阿彌陀佛的剎土。我們的心識習慣性地認為阿彌陀佛的剎土不可能在那兒,因為我們看不到,也從未接到過一封來自阿彌陀佛剎土的信,為我們描述那裡的樣子。實際上,正是因為我們這樣認為,所以我們看不到。
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和思考,你會意識到,我們所有的懷疑都是基於非常瑣碎而膚淺的理由,因為我們不敢超越慣有的方式去思考。因此,我們應該學著懷疑我們慣有的思維模式,以及我們通常得出結論的方式。然後,我們可以逐漸生起專一的、不退轉的信心,相信阿彌陀佛的凈土就在那裡。當我們達成了這樣一種不退轉的確信,我們就已經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了。
問:「金剛乘」中也有許多凈土的修持,那麼「金剛乘」行者的目標應該是什麼呢?是應該發願即生證悟成佛,還是往生凈土,在那裡開始修證?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一般來說,在「金剛乘」中,往生到凈土就是證悟。「金剛乘」是這樣詮釋的。
問:但是我們是否應該發願讓所有其他的人先去呢?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是的,當然,那是菩薩最基本的態度。
問:一些人認為自己修持的是大手印➂這樣的不二法門,所以對往生凈土的渴望也是一種應該避免的執著;而另外一些人認為「凈土法門」適合一切人,其他法門沒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性。
仁波切,您認為這兩種觀點是否矛盾?修行者是否有可能吸收二者的精華,並在日常修持中加以利用呢?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兩者都是錯的。
前者沒有理解凈土本身就是沒有二元分別的剎土,後者剝奪了佛教法門的多樣性。
有選擇總是件好事,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剝奪自己的選擇權呢?
➂ 大手印(梵Mahamudra,英the Great Seal):「大手印」是噶舉派的禪定傳統,由印度的大成就者薩惹哈(Saraha)傳遞給多個傳承,現今繼續由香巴噶舉派(Shangpa Kagyu)持有。大手印是證悟心性的最直接的修持方法之一,也是「金剛乘」見地的基本構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