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就得了》
給想用佛陀教導的方法
轉變心靈的人
面對人生挑戰時的快樂妙計
圖滇悲桑格西-著
如性法師-審訂
吳翠雯-譯
04【實修】
慢慢增加每天實修的時間
希望走到人生終點時
你是整天都在實修的人
P44
1
試著把人生最主要的道路導向佛法,讓三寶成為你真正皈依的對象。
人生偶有難以抉擇的時刻。目標不同,作法就會不一樣。若把最根本的目標放在佛法上,就會有不同的決定。就算因此失去眼前的好處、承受看似不必要的辛苦,你也會清楚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
無論能不能馬上做到,希望你能努力往實修的方向邁進。把它當成目標,逐步培養實修的能力,慢慢增加每天實修的時間。希望走到人生終點時,你是一個整天都在實修的人。
就這樣去試試看吧! (2013.11.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實修不能只是文字上,必須按照道次第或前行的理路語句,儘量思維觀察,一次再一次
2
P45
若真心想學佛,就要把人生最根本與最重要的主軸放在觀修道次第
上。這件事與你的錢夠不夠用、工作順不順利、日子開不開心沒有關係。錢夠用也好,缺錢也罷;遇到困難也好,快樂也罷,不管你的人生發生或沒發生什麼,都必須持續觀修道次第。
你可能一開始修得還不錯,後來卻愈修愈糟。即便在這樣的時刻,也不要失去心力。你可以做點調整,例如放寬心、減少一點觀修時間,運用一些方法度過難關,但就是不能放棄。
持之以恆,才能做到究竟。很多人就是在這種停滯期、覺得自己沒進步的時候放棄了。記住一件事:無論壞的煩惱或好的習性,只要有修、有串習,它必定會在心裡留下影響力。若你真正相信這個道理,就會明白為何觀修必須是人生的基調,是無論如何都必須堅持做下去的事。(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實修之前要立定「解脫、成佛」的宗旨
這個宗旨是必須結合對輪迴過患、空性見的一些了解和體會,不然世間安樂,堅實的很,何必修行什麼佛法?
不論人生好壞順逆,歸依三寶始終不斷
歸依三寶可以作多重解釋
完全托付歸依上師和佛,依止到底使命必達
跟著僧眾和團體修學,絕對不離開
無論人生苦樂境遇為何,一心修持正法,培養正念覺知
宗大師正歸依是法,其他是助伴,所以最後一個解釋是正歸依,其他是助緣
3
P46L3
如何安排生活,才算把觀修道次第排在人生第一順位?
你可以有時完全專心投入實修,例如閉關一個月,每日觀修兩到三座;或者每天固定騰出一段時間做觀修。此外,為了使觀修不斷進步,所以你要去學習。觀修是主軸,學習是使觀修進步的助力。例如,你要觀修中觀見或菩提心,但你發現自己對它們不夠熟悉,或者雖然學過,但仍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必須進一步研讀經論或者去上課。除了安排觀修的時間,還要學習相關的經論,這些都是該做的事。
為了有更好的觀修品質,所以也要淨罪集資,有時唸百字明咒,有時供曼達、供水、做大禮拜,這些都是偶爾要花時間做的事。在有做這些事情的前提下,再依著你的角色,在生活中盡力幫助他人。
就用這樣的方式過日子吧!把人生根本的目標決定好,其他的事情,例如住哪裡、住多久這些問題,自然會隨著人生目標做調整,不必非如何不可。 (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修行以觀修作為主題,止修作為輔助
4
P47LL3
我們有時很奇怪,在順緣不足時很想好好學佛,但當那些違緣終於排除時,想學佛的心就跟著減弱了。
我們會說:「只是生不逢時而已,否則我可以非常努力學佛。」「如果不必賺錢,我會努力學法。」「如果我恢復健康, 就會精進修行。」然而,當身體痊癒了、經濟寬裕了,我們也可能依舊不學法。
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根本原因是不夠相信業果。
只要還沒對業果生起強烈的信心,很多與學法相關的事情,做起來都會感到困難,任何小事都可以成為學佛的障礙。 (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格西說深信業果是修行的動力,而許多師長提到念死無常,是修行的動力
相信業果的人會怎麼想?
同學A:頂禮法師,我自己的想法,業果可以分兩個部分,一個是相信業果,一個是深信業果,相信業果是表面淺淺的相信,等違緣過了,就把業果放一邊,
深信業果會放在心裡,對境時會思維業果,所以我們深信業果造惡的機會就會比較少了。
5
P48L7
為了逐步培養實修的能力,首先要學會如何做略修。長期略修後,可以試著對熟悉的內容提出質疑、做一點觀察修,問自己:「是真的嗎?」
此時,也許你會產生一些邪見與懷疑,也可能因此悶悶不樂好幾天。沒有關係,此時你要不斷祈求,同時繼續思惟。一旦想通,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答案,會成為你心中堅固的定解。
為了順利進行觀察修,你也要稍微懂得如何辯經。因為,心裡產生邪見時,你必須懂得如何用理由成立正確的見解,才能消除邪見;抉擇是與非時也需要提出理由,才能做出真正能說服自己的結論。
若覺得沒有能力與自己辯論,可以在生起疑惑與邪見時讀經論。在心中現起錯誤的想法時,刻意去讀經論,書中的某些文詞應該會化為威力強大的火炮,直接修理這些邪見。
許多人對修的認識不完整,要不就只做聞思,要不就認為只有止住修才是修。事實上,修包括觀察修與止住修。然而,或許因為真正的觀察修並不容易,知道觀察修並清楚執行方法的人似乎不多。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觀察理路配合思維是否有疑問和懷疑
6
做觀察修不只是為了產生新的證量,也是為了讓心對於已證得的內容,產生更大的力量。就像我曾經舉過的例子,對某人產生強烈的貪心或瞋心,其實是觀察修造成的結果。
如果僅僅知道就夠了,讀過的書就不必再讀,聽過的法也不必再聽。然而,正是為了增加心的力量、為了自然生起某種心或證量,所以才要不斷地重複。也因此,同樣的經論讀了很多次,雖然沒有增長新知,但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只要內心慢慢改變,就是有效。
參加講經法會也是如此。若能按照聽聞軌理,用正確的態度聽法,一面聽,心就會隨之轉變。心被改變一次、兩次、三次,這就是串習!
習慣才能成自然,所以要不厭其煩,精勤串習。 (2012.4.18)
7
P51L3
要慢慢增加實修的量,希望你可以透過實修真正體會法味。
安排生活時,也許偶爾有重要的事必須外出、必須與外人接觸,但人生真正的目標、內心真正的著力點,希望能放在實修上。如果做得到,不但能獲得究竟的利益,就算只談眼前也很有收穫。你的目標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你要的東西就在自己房裡,不必外求,於是你的心會非常從容穩定。
外面的世界,若你運氣好,有機會可以利他當然很好;若暫時不能利他也沒關係。如果別人看重你,那也很好,因為你既掌握基本目標,又能利益他人;如果別人不把你當一回事、大家都看不起你,那就更棒了。因為在這個狀態裡,沒有你必須維護的關係,沒有產生慢心的機會,也沒有人來打擾你,這些都會讓你的實修愈來愈精純。
總之,試著把實修變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慢慢增加實修的時間,持之以恆、養成習慣。
(2013.10.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出座入座,還是以實修為最主要的所緣
8
P52LL5
若一開始沒有下功夫,就不會嚐到滋味;嚐不到滋味,就撐不久。所以,當你決心開始實修,起步時要逼自己多努力一點。如果你學過經論、有概略的基礎,可以從現在開始用三年的時間去實修道次第,並配合淨罪集資去努力。
實際操作時,你可以一邊實修,一邊花兩三個月的時間淨罪集資,然後暫停一下;然後再繼續兩三個月,然後暫停一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心因為實修而轉變,就是開始嚐到法味。
淨罪集資的作法,可以按照《廣論》的加行六法去做。閉關期間盡量不要跟任何人連絡,否則,在你周圍不容易形成有利於觀修的內在環境。與外界接觸愈多,觀修時會愈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在那樣的狀況下,你身處的環境恐怕不足以支持你做實修。(2013.10.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短期的閉關對自己是相當好的
Q:實修和閉關連結才是真正修行嗎?
法師A:真正修行是一切時處中,佛法和身心相續相結合,閉關是要達到這個狀況的一個方式
接觸外面越多,覺得只有自己孤軍奮戰,這種心態很特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