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煩惱:
1.隨煩惱跟隨根本煩惱而來。
2.隨煩惱有火上加油的功效!
3.有隨煩惱,第六意識一直會造新的業。故非常可怕,輪迴不止!
4.第七意識若將隨煩惱轉光了,就不再造新業了。只剩下舊的業,再慢慢地斷。
唯識學說到煩惱有二類,
第一類「根本煩惱」六種,
第二類「隨煩惱」(又名「隨惑」)。
何謂「隨煩惱」
俱舍論二十一卷言「隨煩惱」有二義〈今採後義〉:
(一)名一切之煩惱,以一切之煩惱,皆隨逐於心,為惱亂之事,令不離染,令不解脫,令不斷障,故名「隨煩惱」。如世尊說:汝等長夜為貪瞋癡,隨所惱亂,心恆染污。
(二)對於六種根本煩惱,而名其餘之煩惱為「隨煩惱」。
其與根本煩惱的關係又分二類,二類為何?
成唯識論六卷云:
「唯是煩惱分位差別、等流性故。」即
1.或無別體,唯是煩惱分位差別,是說這一類隨煩惱與根本煩惱是同體,然其與根本煩惱不同之處,只是在於藉著根本煩惱之一分假立耳。
共有十三種,
即忿、恨、惱、害、嫉〈以上五種皆以瞋恚一分為體〉,
覆、誑、諂〈以上三種皆以貪癡一分為體〉,
憍、慳〈以上二種皆以貪愛一分為體〉,
放逸〈以懈怠及貪瞋癡四法為體〉,
失念〈以念及癡各一分為體〉,
不正知〈以慧及癡各一分為體〉。
2.或有別體,性是煩惱同等流類,是說這一類隨煩惱雖與根本煩惱不是同一個體,卻是與根本煩惱同類!雖與根本煩惱同類,但其勢力並不強勝,不能生出其餘染污心所,以非因故,不名根本煩惱。
此類隨煩惱共有七種,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昏沈、掉舉、散亂。
其次就「隨煩惱」生起之範圍大小。
隨煩惱
指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
在大乘百法中說有二十種,這二十種煩惱,隨逐於心,隨心而起,所以又名枝末煩惱,或隨惑。
分為三大類;
一、小隨煩惱,即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十種;
二、中隨煩惱,即無慚及無愧二種;
三、大隨煩惱,即掉舉、惛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