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用佛陀教導的方法
轉變心靈的人
面對人生挑戰時的快樂妙計
圖滇悲桑格西-著
如性法師-審訂
吳翠雯-譯
07【力量】
雖然佛法要學的內容非常多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
佛法要練就的只有一件事情
就是不退的心力
1
P90
若什麼事情都只考慮自己這一方,那就不用想很多,也不用顧慮是否對別人有益,只要單方面考慮自己的意願與好處就行,但菩薩不會這樣做。菩薩會考慮自己想要成辦的目標,同時也會盡力顧全別人的需要。如此一來,等於是讓自己陷在一大堆不易解決的麻煩中。
雖然很麻煩,但因為要學菩薩行,所以不能馬上放棄,不可以膽怯退縮、覺得自己做不到而喊停。菩薩會站在自己與對方中間,努力想出雙贏的辦法。他會想:「對方的現況是如此,而我也不應該放棄目標。在這種狀況下,我可以怎麼做?」因為必須把別人和自己都考慮進來,就必須不斷發展新思惟、試驗新方法,於是他被訓練成一個很能思考、很靈活的人,很多事情漸漸難不倒他,而且累積了許多經驗,日子一久,自然而然就變得很厲害,在很多方面他都會是專家。
對自己要成辦的目標有不退怯的心力,但同時也希望對方的心願與需要能被滿足。想要兼顧兩方,就不得不絞盡腦汁去想辦法。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對世間事務變得很專精。這當然不容易,所以,在這過程中,一定要有強大的心力作為後盾。這強大的心力,就是我們要去練的。練,才會有。(2011.1.2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有穩定的發心發願,慢慢從智慧中產生力量
2
P91LL2
我們總說要成辦無上的佛果位,但又很容易因為過程中的一點小事而停下腳步。想一想,我們到底為什麼要成辦佛果位?是為了利益無數的有情,為了徹底幫助他們淨除無邊的痛苦,所以才設定這個目標。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大事,為了完成這件大事,在過程裡遭受一點小小的麻煩,值得那麼介意嗎?
遇到麻煩時,其實是進步的好機會。我們現在面對很多事情會感到束手無策,一方面是因為缺乏訓練,二方面是因為我們習慣一遇到事情就把責任推給對方。當我們覺得是對方的問題時,又怎麼會積極地設法解決呢?所以,在很想抱怨、很想責怪對方時,試著把解決問題的責任扛起來。心裡清楚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也決心去完成它,同時,也關照對方的現況與需要,而後努力去思考,尋找兩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萬一暫時想不出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要權衡輕重。最後,你也許會因為自己要成辦的目標的確非常重大,而選擇暫時放下對方的需要;也許你會為了對方而犧牲要做的大事。選擇後者時,若完全沒有摻雜任何自利作意,這種作法會增長非常多福德資糧,但由於犧牲了聞思佛法的機會,智慧資糧會有一些虧損。(2011.1.2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將護有情心的雙贏很重要
3
P93LL4
大部份的人都想當善良的人,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真正去做的時候,會遇到很多挑戰,會經常在成全別人與捨棄自己之間感到難以抉擇。
在利他的時候,若什麼都不能捨、一點虧都不肯吃,恐怕很難真正幫得上忙。要不就得減少自己的安樂,要不就得放棄原有的悠閒,要不就得捨得一些金錢,甚至還得犧牲一點名聲。所以,在利他心的背後,需要有捨心做為堅強的後盾。
從某個角度來說,學法其實就是在練習一顆能捨的心。能捨的意思,不是要你把錢財都丟掉,而是要你去除內心對於錢財、名聲、身體等的耽著。愈能捨,在法上能達到的層次就會愈高,內心深處的安樂也會愈大。
因此,若決定要利他,就要先有心理準備,對於日後可能產生的麻煩,要先接納它們發生的可能性。若能在事前下定決心:「 即使他恩將仇報,我也不要失去慈悲心。」如果大事情都難不倒你,小事情就簡單多了。(2010.12.3)
4
P94LL3
當遇到困難時,菩薩們會用「一定有辦法解決的!我來想想看」的正面態度面對,盡力去設法解決。貝瑪杰參老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貝瑪老師很重視實修,但白天他都在講經、寫書、幫學生上課,沒時間修;晚上七點開始學生都去辯經場集合,貝瑪老師就有空了,但那時四周環境很吵,直到晚上十一點之前,整個辯經場沸沸揚揚聲音很大,用那段時間實修的效果不好,沒辦法修。怎麼辦呢?
貝瑪老師的解決辦法,是把睡眠時間分為兩段。白天的事情忙完後,晚上七點就去睡覺,睡到十一點左右。起床後,貝瑪老師先去繞塔,直到一點左右,整個寺院已變得悄然無聲,貝瑪老師就開始實修直到清晨四點半,而後再去睡覺直到早上七點。對他而言,實修是需要的,睡覺也是需要的,那就用前後兩段比較吵雜的時間睡,把中間最安靜的時間用來實修。
貝瑪老師的身教讓我想到:只要肯去想辦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還是有機會可以做的。(2011.1.2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實在是真正的修行人啊
5
P96L2
《寶積經.善臂菩薩會》說:「如此布施,若無有力不能學之、不能捨財。是菩薩應如是思惟:『我今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斷除慳貪吝惜之垢。我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學捨財施與,常令我施心增長廣大,乃至生有終不懈怠,心常歡喜。』...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施,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檀波羅蜜。」
菩薩應該要把身體、財物與一切受用,完全捨給一切有情,但這件事情又無法馬上做得到,該怎麼辦?
佛陀說,要帶著心力開始練習!不過,雖然要努力,但也必須量力而為。例如,菩薩在開始學布施時,就算很想也不可以布施身體。佛陀清楚地規定,在證量未達一定水準之前,不可以布施身體。身體必須捨,但目前不可以捨,因為還沒有到達可以捨的程度。
再以財物為例,若有能力捨,就練習布施一萬元;沒辦法就練習布施一千元;再沒辦法就布施一百元;再不行就布施十元;再不行就布施一元,要這樣去練習。若做不到每天布施一塊錢,那就每個月布施一塊錢;還是做不到的話,就每年布施一元。
若你的現況不允許真正布施財物,至少可以用想的:「布施是很好的,吝嗇是不對的。」由於串習的影響,會讓你在下輩子一聽到有布施的機會就很開心,否則,下輩子聽到人家講布施,你恐怕會皺起眉頭說「嘖!」
持戒也是如此。你可以盡力持守菩薩戒;不行的話就持比丘戒;再不行就持沙彌戒;再不行就持居士戒;再不行就持為期一天的八關齋戒。如果這樣還是做不到,就選其中一戒守一天,例如今天不殺生;如果還是做不到,就調整成今天晚上不殺生;若還是做不到,那就再退一步,改成一小時不殺生;如果無法做到完全不殺生,那就換成不殺人;若這樣的誓言你還是無法說出口,就換成不殺比丘。不只布施與持戒,還有忍辱、精進、靜慮,以及學習經論也都是如此。帶著心力付諸實踐,至少邁出一小步,慢慢就會進步。
總之,要開始鍛鍊自己。一旦開始練習,好的習慣就會漸漸養成,而且來世還會做得更順手。如果連試都不試,或是試了一下就輕言放棄,來世很難有機會繼續進步。
大乘經典的說法對象,大多是見道位以上的菩薩。但我讀這段經文時,覺得佛陀似乎是特別講給我聽的。他是一切遍智,所以他知道未來某一時,在達蘭沙拉的某位有情偶爾會感到心力低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不到,所以就趁著給大菩薩們講經時,抽空講了這一段話。
在這段經文裡,佛陀一再放低標準,然後說;「就算起點非常微不足道,也要開始做。只要開始做了,就有機會養成習慣;一旦養成習慣,來世你自然會對這些事情很有好感,就會進一步去努力,慢慢一定會進步。如果你現在因為覺得做不到而完全放棄,來生也就沒有機會了。」
(2007.12.27)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不斷練習的力量!
6
P100
就算目前還做不到真心為了利益眾生而誓願成佛,頂多只能在表面上模仿,口頭上跟著唸誦「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即便如此,也絕對不要失去想要利益眾生的心力。
學佛法這件事情,講起來很奇怪。從一方面來看,佛法要學的內容非常多;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佛法要練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不退的心力。雖然每個人的精進程度不同,能否真正實修也情況各異,再加上身體狀況、智力高低、是否需要上班工作、能投入的時間多寡都不一樣,但是,只要肯用絕不回頭的心力走這條路,就算你因為種種限制而走得很慢,但一定會到達目標。
當然,如果只談眼前這一生,努力不一定會有結果;就算心力強又很聰明,也不保證一定能辦到,因為死亡無常,所以很可能在獲得成果前,這輩子就結束了。然而,生命不只眼前的這一世,只要有不退的心力,保證百分之百會到。至於速度的快慢,就與智力高低、實踐時的力道大小、以及個人運用的方法有關。這些可以不同,但凡是能到達的人,都必定具備不退的心力。
因此,雖然眼前我什麼也做不了,但我仍覺得充滿希望,一點也不氣餒。(2007.12.27)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這裡就是談願心的力量,雖然還做不到,但是不放棄
Q同學:頂禮法師,這是自己的思維,堅持不容易,當我們有退的心時,就想想初衷,推動我們往前的力量,請法師指導,謝謝。
性弘法師:要看是退什麼發心
我們是把願心和實際行動混在一起,不參與就是沒發心,這個是不完整的想法
7
P101L3
無論任何事,在還沒開始做之前,要好好檢查自己的動機。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有很清淨的動機,所以要經常檢查、盡力去修正。隨著不斷修正的過程,動機會愈來愈清淨,終有一天,會自然地生起清淨的動機。所以,即使目前只能用唸誦文句的方式來修正動機,也要盡力這樣繼續做下去,慢慢就會養成習慣。
再者,若你很清楚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真的可以為別人帶來好處,而「能利益別人」正是你做這件事情的主因,那麼別人說或不說什麼,其實不重要。甚至,就算你後來發現自己的動機不太對,也不一定要因為動機錯誤就停下來。
如果是明知故犯、故意用壞的動機做事,那這件事情就完全不應該做,必須立刻停下來。因為,就算表面上看似有人受益,但漸漸地,這件事情最後會整個反過來傷害對方。但如果不是故意的,只是忽然生起一些不好的念頭,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你會因為動機錯誤而無法造下善業、無法為自己帶來任何好處,但因為有益於對方,所以還是可以繼續做下去。
在發現自己動機錯誤時,我們可能會想:「 我的動機不好,造的不是善業,所以還是別做了。」但我覺得,只用這種想法決定做或不做某事似乎不太對。因為,我們做的事,不一定都要對自己有利吧?
因為動機錯了、沒有造到善業,所以我什麼好處都得到;雖然我什麼都沒得到,但是別人有得到,這就行了!這種想法會讓心變得快樂,一旦心快樂了,自己也就被利益到了。你看!轉個方向思考,本來退縮到角落的心,一下子就又充滿活力、開朗起來了。
「只要他好就好,我沒關係!」真希望自己偶爾可以試試看,當個不計較自己得失的人。(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心快樂了,就有力量,我們都應該去體會看看
8
P104
如果,你偶爾也有心力不繼、不想把眾生離苦得樂的責任扛在肩上的時候,以下這個想法對我有用,不知對你是否有用。
輪迴沒有開始,我們已在其中流轉很久,與眾生在各種關係中相處過無數次。某一世,有情是我的父母,他在無暇處投生過千千萬萬次,這一世好不容易投生為人,終於得到可以學法修行的機會,可是他生了,為了照顧我長大而沒空學法修行。多生多劫以來僅此一次的機會,就因為我而失之交臂。因為錯過了,所以接著他又投生到了無暇處,繼續在輪迴中流轉。
輪迴中,某一世,我是有情的父母。我的孩子明明得到了學法的機會,但我因為對今生的種種顧念、因為對他的貪戀而阻止他學法。因此直到現在,那孩子仍繼續在輪迴中流轉受苦。
輪迴中,某一世,我是有情的朋友。這個朋友具足了學法的順緣,但我是他的惡友,勸他不要學法,誘騙他跟我一起浪費人生。因此直到現在,那朋友仍繼續在輪迴中流轉。
輪迴中,某一世,我是有情的家人,這位家人很想學法,但我讓他有忙不完的瑣事、處理不完的麻煩而無暇學法。某一世,我是持邪見的老師,我的學生明明很想學習清淨的正法,但我引導他們走向邪路。於是直到現在,他們都還在輪迴中繼續受苦。
輪迴無始,從以前到現在,一世又一世的生命流轉中,很多有情被我拖累,所以直到現在都還留在輪迴中受苦。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雖然很多,但其中的一個原因是我,我難辭其咎。
既然有情繼續受苦與我有關,那麼,幫助有情解脫輪迴苦的責任,理當由我來扛。若我不扛,又該誰扛?
用以上的思惟訓練你的心,應該有助於生起強大的心力。 (2011.1.2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大家一定不是不利他,不過到底要做到什麼程度呢?要看自己的能力
9
P106L3
如果有人傷害你,無論是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你會感到生氣或不高興。引發這種情緒的原因,只是因為在眼前的時空裡,他對你做的事。然而,如果把時間拉長,不只眼前,把更久遠前的事情都包括進來一起計算,你的反應會不會有點不一樣?
不要僅以眼前看到的、腦子記得的情節去決定我們的情緒反應,試著想想那些確實存在的無數前世,雖然我們不記得,但由於每一種投生我們都經歷過,每一種苦樂我們都領受過,每一種角色我們都扮演過,所以,我們已經做過無數次傷害對方的事。我們看到對方來傷害自己的次數,就是今生的這一次;但我們沒看到的、在過去生自己曾傷害對方的次數,卻是百千萬次。既然我害過他那麼多次,今生他就害我這麼一次,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傷害我,對我說刺耳的話傷我的心,或者直接做出讓我蒙受重大損失的事,但同樣的事情,我也都對他做過了,而且不只一輩子,好多輩子我都這樣對待他。今生被他傷害時,我覺得難以忍受,但我已經好多輩子都讓他這麼難受;今生他做了讓我覺得好困擾的事,陷我於難以掙脫的困境,但在過去的好多輩子裡,我也給他製造了好多的困難與麻煩。我讓他難受過那麼多次了,這輩子輪到他讓我難受一次,又有什麼關係?
以上這種想法,當你自己一人在家、沒有正面遇到怨敵時,拿出來想一想,應該會管用吧!(2011.1.2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把輪迴的因素加進去,檢視人我互動
解脫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迎上前去。
全然覺醒的道路就在於:
用完全、以及無條件的愛,去體驗每一個當下,不管它是快樂的或是痛苦的。
詠給 · 明就仁波切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這裡面有禪修的關鍵
不然迎上去就不苦嗎?
10
P108
學佛到底要投入多少時間與努力,沒有絕對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智力、健康狀況、性格習慣都不一樣,只能根據個人的狀況盡力去做。
最重要的是持續學下去的決心,因為學佛考慮的不只眼前的這一生。這一生做不完、學不完的事,要在來生繼續;若來世也學不完,再來世還要再繼續,直到完成為止。正因為這是一件要持續做到底的事,所以才說「盡力就是了!」
從你們的角度看,我也許是個懂得稍微多一點的人,但從我自己的角度看,我經常覺得自己是個才剛起步的人。我們要做的事情其實都一樣,都是在自己現有的狀況與限制中,盡力。(2010.12.3)
11
P109
你說你回頭看,發現自己浪費了大半光陰而懊悔不已。然而,難得的人生裡,我們究竟能花多少時間在學法上,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從事實的角度看,是啊!你真的浪費了好多時間;不只你,像我這樣病了好多年,也是浪費了很多時間,我很清楚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在經歷數十萬、數百萬、數億輩子惡趣苦之後才終於得到人身,在得到很多次人身之後,才終於聽到一點菩提心與空正見的教法,並且對教法生起一點信心,這樣的機會真的好難得啊!在終於獲得這種機會的時刻,正是應該要日以繼夜努力的時刻,但是,好奇怪啊!我們竟然在種種的藉口與不得已中,就這樣把機會浪費掉了。
懊悔或許有道理,但光懊悔沒有用。我們都一樣,只能在眼前的限制下盡力。所謂盡力就是,盡你所有的可能去努力,不要回頭、不要鬆懈。該花多少時間學佛,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你要多多思惟前後世與業果的道理,努力生起定解,並且打從內心生起這樣的決斷:「 除了學法修行,其他的都沒那麼重要。」然後,如果留在某地對你學法修行比較有利,就讓自己能夠待得下來;如果離開才是好事,就讓自己有能力走開;如果必須一個人生活,就讓自己可以獨自生活;如果必須與伴侶共住,就讓自己在那樣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學法。
總之,若你真正決志學法,世間的這些變化,包括要待在哪裡、要不要跟某人結伴生活、別人對你的看法,都不是那麼重要了。雖然沒辦法馬上變得這麼純粹,但至少要讓自己不受這些事情控制,必須設法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只要你肯花時間加強思惟業果、前後世與死亡無常,就會具備這樣的能力。
有了這樣的能力後,一方面你會很精進,另一方面你將會很快樂。這一生無論發生什麼事,對你而言都是可以的,無論人生情節如何變換,沒有什麼是你不能接受的。試著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人吧!(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決定學法修行了就不會嫌棄外境了
12
P111LL4
花時間仔細想清楚,聞法學法到底有沒有幫助?
如果它的確對今生來世都有益,不只有益,而且能帶來究竟的利益,那麼,為了真正實現這些益處,即使需要關門實修十年、百年、千萬年,無論遭遇任何困苦我都欣然接受。在還沒開始前,若能這樣擴大心量、提振心志,有助於未來不會中途退轉。
想想看,我們一天花多少時間在世間的工作上?這樣的生活我們過了多少年?如果你認同前後世存在,那麼,這種生活我們不知過了多少輩子,勞而無果卻依舊樂此不疲。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哪裡是所謂提不起心力的人呢?如果,我們肯把其中一半的時間挪出來,用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會帶來什麼不同的結果?若能帶來好處,為何一直以來我都不這樣做?
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好好想一想。(2012.12.10)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學法到底有沒有用?是得到世間快樂還是佛法的成就?
13
P113
我們已在佛前發起菩提心、決心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成佛,所以,每一天中,即便時間不多,也要設法學佛修行。就算一天只能用十五分鐘,或是一星期用十五分鐘,再不行就一個月用十五分鐘,再不行就一年用十五分鐘,無論在任何的窘境下,也要學法修行。
總之,我這一生再也不回頭!在學佛的路上,一直以來我總是遇到困難就走回頭路,但這種作法根本行不通,所以我不會再這樣做了。即使因為身體或其他種種因素,一年只有十五分鐘可以修行也絕不放棄,因為,一旦放棄等於是完全撒手,連根都保不住。所以,即使只有這麼少的時間可以做,也絕不放棄。
我們都要設法擁有這樣的心力。若能常常思惟學法修行的益處,一旦獲得實踐的機會,就會感到十分滿足。一旦嚐到這樣的歡喜,我們就不會回頭了。
西藏的牧民喜歡吃肉,一位老人家因為牙齒都掉光了,所以家人就沒有給他肉吃。他說:「 怎麼沒給我肉?」家人說:「因為你沒有牙齒!」他說:「雖然沒牙齒,但我還有牙齦可以咬!」我們也要像這樣啊。(2012.12.10)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沒有牙齒也可以有牙齦學法!多棒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