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用佛陀教導的方法
轉變心靈的人
面對人生挑戰時的快樂妙計
圖滇悲桑格西-著
如性法師-審訂
吳翠雯-譯
06【隨身帶著】
只要能持續
就會像滴水穿石般蓄積非常強大的能力
所以
就算無法非常努力
也要能咬牙繼續
P150
六、力量隨身帶
1.
為法而辛苦時,要記得修歡喜心。因為,無始以來至今,我們已為了世間無義之事受盡辛苦卻空無所獲;這回,能為了學法而付出辛勞、受累受苦,真是好有福報啊!
2.
若好好學法修行,就能避開三惡趣等無量大苦,既然如此,今生的一點小苦,又何足掛齒?
3.
噶當派有位格西說:「觀修道次第時,若能兼修集資淨障、向本尊與師長祈禱並精勤修習,即便你本來以為自己恐怕修一百年也修不起來,然而,凡是有為法都一定會改變,終有一日會生起證量。」
在修行這條路上,不必感到怯懦,不必懷疑自己到底何時才會生起證量。只要持續累積正確的因緣,一旦因緣俱足,成果或許在幾年間就會突然產生。
4.
事情還沒開始做之前要想清楚:目標正確嗎?做了有好處嗎?好處是眼前的還是長遠的?我的能力夠嗎?一旦想清楚、下決心之後,遇到困難很正常,設法解決就好,不用大驚小怪。遇到一點難事就打退堂鼓的人,成不了大事。
性弘法師開示指導:
學法相對會付出一些代價,我們是否都願意承受?
5.
你說空性與菩提心很難學,這話也許有道理,但你不一定有道理。你曾經為了得到大學文憑花了很多時間努力讀書,可見你不是不能努力的人。然而,你曾在空性與菩提心上花時間嗎?每天多少時間?總共多少年?若你至少用當年一半的努力而沒結果,才有資格說它們難。沒努力就直接說難,不是公道話。
6.
《入行論》:「久習不成易,此事定非有。」只要肯下功夫練習,沒有什麼困難的事。
7.
有人覺得自己提不起心力、對佛法生不起信心、不想改變,因此打了退堂鼓。然而,不該就這樣走回頭路。我們是可以改變的,佛法提供的正是改變的方法。運用方法朝著想要的方向改變,就是實修佛法在做的事。透過這些方法,沒心力的可以生起心力,沒信心的可以生起信心,不想做的可以變得想做。若人人天生都做得到,又何必學佛與實修呢?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困難是必然的,只有好好學佛,才能更好的處理困難
དེ་རིང་ནི་ས་ག་ཟླ་བའི་གནམ་གང་ཡིན་པ་མ་ཟད་འདི་ལོའི་ས་ག་ཟླ་བའི་ཉིན་རྗེས་མ་འདི་ཡིན། དེར་བརྟེན་ང་ཚོས་ས་ག་ཟླ་བའི་རིང་དགེ་བ་ཆེ་ཆུང་ཅི་འདྲ་ཞིག་བསྒྲུབས་ཡོད་ཀྱང་ནམ་མཁའི་མཐའ་དང་མཉམ་པའི་སེམས་ཅན་ཐམས་ཅད་ལ་བསྔོ་རྒྱུ་ཤིན་ཏུ་གལ་ཆེ། གོང་འོག་གི་སྨོན་ལམ་ཐམས་ཅད་ཀྱི་རྒྱལ་པོ་བཟང་སྤྱོད་སྨོན་ལམ་དང་མཉམ་དུ་དགེ་བ་ཐམས་ཅད་དུ་མཁའ་ཁྱབ་ཏུ་བསྔོ་བར་བྱོས།
今日薩嘎達瓦的三十號也就是薩嘎月最後一天,因此,薩嘎達瓦裡我們所修持的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最為重要,並念誦普賢行願品以此善根回向虛空般所有眾生。🙏🙏🙏
8.
愛是一種奇特的珍寶,它與其他財寶很不一樣。其他財寶愈用會愈少,但愛這種珍寶愈用會愈多。所以,別捨不得愛,出手闊綽點!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愛別人之前要有能力先會愛自己
9.
由慈愛展現的笑顏,是發自心底的微笑,也是最美的首飾;慈愛是心田上最美的花朵。
10.
疼愛可愛的小孩,是大家都會做的事;疼愛又老又醜的人才值得自豪,因為你做了一件別人都做不到的事。
11.
金銀等飾品只能為年輕人加分,老人就算戴上它們也不會變美;然而,慈愛的飾品無論誰戴了都很美。再老再醜的人,只要心裡生起了慈愛心,展現出來的面容,就是很美啊!
12.
知道惡業會讓我們受苦,很好;但也要知道善業會讓我們得樂。這很重要。
13
貪欲是一切苦的根本;慈愛是一切樂的根本。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貪欲為什麼是苦呢?有貪心才會促進更努力改善外在生活啊?
同學:
因貪欲未能止息,雖已改善了原來的生活,但已沉溺於欲望河流之中,如溺水之人,無望上岸之苦。
14
任何的安樂、妙善與圓滿,都是來自利他心。這句話不容易了解,但了解的人就有能力推理:若生起不可思議的利他心,就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圓滿結果。依於慈悲菩提心可以成佛,道理就在這裡。
15
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心裡會覺得自己真了不起。既然如此,就捨棄自己去利益他人吧!就去愛你的敵人吧!若做得到,才是真正做到非常了不起的大事。
End